首页 > 互联网 > 移动互联 > 正文

拜游戏为师?纸媒APP运营初体验
2014-04-28 07:51  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创富圆桌

圆桌嘉宾

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 童玮亮

戈壁投资华南办公室负责人 黄文超

太平洋网络副总裁龙浩

传媒梦工场首席研究员 徐园

传统新闻媒体通过APP盈利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反而游戏产业靠着免费内容以及增值功能等却备受追捧。一边是传统媒体的一筹莫展,一边是游戏概念的鸡犬升天。冰火两重天,有无可借鉴之处?

童玮亮建议,在运营上需要不断迭代挖掘用户需求,创造生态系统。而太平洋网络副总裁龙浩认为,做媒体更需要沉下心维系用户,不可能像游戏一样通过砸钱的方式形成爆炸式增长。

向游戏学运营

南都记者(以下简称南都):媒体A PP可以像游戏APP借鉴的内容有哪些?

童玮亮:运营上值得学习。游戏和网站或者A PP是一样需要实时运营的。比如不断迭代挖掘用户需求(游戏中的“特权、活动”),满足用户需求(游戏中的“虚荣、征服”),和用户互动(GM,即GAMEMAS-TER在线游戏管理者),创造生态系统(游戏中的“帮会、国战”)。

媒体做APP,文章作者就好比GM,来跟用户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出一些优质用户(游戏达人),还可以形成一些特定观点的群体(游戏中的帮会),再经常就某些观点进行PK (游戏中的国战)。

对于传统媒体做APP,更要注意的是,需要好的产品运营人员协调资源进行长期实时的产品运营,而不仅仅是单向传播。

龙浩:我认为两者玩法不太一样。游戏这个行业是个完全不一样的玩法,跟媒体或者做移动端不太一样,游戏是现金奶牛。非常清楚知道平均每个用户带来的价值是多少。所以就舍得砸钱进去做推广。游戏是个生命周期很短的领域,一个时间段抓住一个热点就可能很火。但是做媒体需要沉淀,需要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去做。做媒体很难形成爆炸式增长。只能不断地去运营好用户,沉淀品牌,用户留下来才能产生价值。媒体的用户不可能直接付钱,所以我们不可能不计血本去吸引用户,这个是做不到的。两者本质性质是不太相同的。

细分标签用户

南都:今日头条、ZAKER的突出重围,能带来什么样的借鉴?

黄文超:很多传统媒体在探索互联网化的道路上都失败了,核心原因是他们直接将传统媒体的内容放到了互联网或者移动端。事实上,读者用户并不希望在A PP上看到电子版的报纸。从产品功能角度来说,一张报纸也不适合装进一个A PP,内容版面太复杂,也不符合用户互联网的使用习惯。

APP的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适合一些专注的细分领域内容。它不可能像报纸一样满足所有人,从8岁小孩到80岁都可以读。所以在切入口的问题上,建议可以参考今日头条等自媒体。架构非常轻量化,而切入点是“头条新闻”。

此外,当下自媒体这么火,除了内容专注外,自媒体的运营以及背后的团队、对市场的洞察等都是重要原因。说白了,他们知道某个细分市场的用户要什么,再去极致地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徐园:其实很难谈借鉴。从团队上来说性质就是不同的。大多数这类媒体都是技术团队出身,他们重要的创新点放在了内容的分发和渠道上。过去一般就是推送、订阅。但是这些突出重围的自媒体根据数据的算法,来实现更加智能化内容的推送。

传统媒体如果想要创新,更需要“另起一行”的勇气,永远跟在后边不可能做出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

除了自媒体,国内还是有一些团队的探索值得借鉴。比如国内的《壹读》这样的团队。他们常常借助新媒体的表现手法,比如数据分析等,在他们的新媒体平台上去传达一些具有传播性质的内容。

童玮亮:今日头条,Zaker等阅读APP通过订阅、标签、用户行为分析等方式让用户首屏看到他真正喜欢的内容。

新的产品或设备或介质优胜劣汰的核心点就是能够真正适应用户的需求,甚至创造出用户的需求。平媒或web1.0模式的PC时代,内容产生和传播是单向的;web2.0用户自己开始生产内容,但质量无法把控;新业态下的自媒体是模糊了用户和作者之间的界定,让每个人能生产内容,同时通过产品的机制让好的内容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量更大,更有影响力。还有产品本身的机制会产生新的颠覆性的用户体验,使得这个产品才有持续的影响力。

避开“僵而不死”

南都:APP小而美是个理想,但现实中不少处于“长不大”,如何调整?

龙浩:APP也有很多缺点的,比如移动端的排他性还是比较强,用户几乎不可能用两个同类别的客户端;以汽车为例,APP无论在资讯还是工具上都比较同质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竞争门槛。目前来看,太平洋网络分站加盟体系是我们比较具有门槛的优势。这样使得我们落地的能力更强,我们也因这个能力,在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可以解决用户在售前、售后各方面的需求。

另外,APP大多是用户的碎片时间,读者们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的资讯是快餐性的,一些新闻、资讯类的东西,或者是及时的信息,比如说网站上访问量特别好的,比如针对某个车型的评测,很大的文章,在移动互联网用传统的阅读方式,用客户端的阅读方式并不是特别的适合,我们在运营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在资讯客户端推送的都是行业新闻、行业行情、报价,是用户能够很及时、简单消化的信息。那些有深度阅读需求的需求,我们提供电子杂志等其他途径来满足。

徐园:之前提到,那些小而美的应用可能更有优势。但当到了一定体量时候就会遇到一些瓶颈,包括用户增长等诸多方面,给人“做不大”的感觉。这可能是市场或者应用本身的局限性,这时我们倒要反思我们自身的媒体生态是怎样的。

南都:传统媒体延伸APP项目,团建、合作模式、成本如何规划?

徐园:根据我们的研究,网易的产品功能体验这块应该说非常好的,我们最近也对网易新闻的APP团队做过一次考察。他们仅技术团队就有70个人,包括各种前端的,数据挖掘的,交互体验的等等。传统媒体去做一个APP的话,技术人才非常缺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外包团队、资源互换的形式做一些开发。我出钱给项目让你帮忙开发,所以这就注定不可能投入几十个人,而且这样的合作关系就不可能后期不断地给你迭代产品,这样一来,对一个应用客户端并无益处,也是造成现在很多手机应用“僵而不死”的原因。

采写:南都记者 鲁浩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纸媒 APP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