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中心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013年股市十大猜想 恢复T+0名例其中
2012-12-25 17:29  投资快报  张厚培  我要评论()
字号:T|T

新的一年,总会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与希望。即将过去的2012年,尽管临近岁末,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但也难掩总体A股市场全年表现的颓势,2013年就要来到,世界即将呈现另一段风情,而中国股市又将会如何演绎呢?《投资快报》记者根据2013年可能会推出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等等,综合各机构及分析师的预测,作出对2013年中国股市的十大猜想。

猜想一:养老金入市

发生概率:80%

自一年前,监会主席郭树清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大力倡导养老金入市以来,养老金入市的声音不断,但终是“只闻雷声不见雨”。不过,在漫长的等待中,迎来了养老金入市的迹象。日前有消息称,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基本完成了针对社保管理人的投资方案招标,并拨付资金进入新设立的投资组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的679亿元。与此同时,在2011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统筹账户挪用个人账户的部分)又增加了近5000亿元,达到2.2万亿元。但这还只是显性债务。

对于养老金入市,尽管目前反对声音仍不少,但有学者指出,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面对物价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养老金入市宜早不宜迟。

猜想二:转融券业务推出

发生概率:80%

今年8月30日,备受市场关注的转融通业务正式推出。不过,更受关注转融券业务并没有同期推出。虽然上个月有媒体引述证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称,转融券业务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但至今没有任务消息。因此,转融券何时推出备受期待。

对于转融资先于转融券出台的安排,证金公司当时称是为了“呵护市场”。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表示认同:转融券在熊市中会放大熊市,但是牛市影响不会很大;今年行情不好,市场较为脆弱,推出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与影响。在明年或再往后市场表现有较大起色后再推出,时机更为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前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在一定意义上使得A股告别了“单边市”的历史,但目前来看,都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做空机制的作用。因此,只有转融券推出才是真正“做空时代”来临。

猜想三:恢复“T+0”

发生概率:80%

继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相继推出后,转融通业务中的转融资业务也在2012年推出,恢复“T+0”的声息又起。分析认为,股指期货、融券推出后,我国的股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人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做到T+0交易;但中小投资者(资金没达到要求)却做不到,这种不对等的制度,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交易,恢复“T+0”很有必要。

尽管业界争议比较大,投资者看法也不同,但是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相继推出的背景下,“T+0”重返舞台只是时间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恢复T+0将提高股市活跃程度、抑制机构隔夜操纵、规避散户投资风险的作用。股市现货如果能与股指期货一样实行T+0交易,将有利于期现货对接,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

猜想四:存量发行获突破

发生概率:80%

据权威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明年将继续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而存量发行将取得突破。目前,沪深两市实行的都是增量发行,即上市公司先确定项目,然后确定需要募集的资金,最后向二级市场发售新股。而IPO存量发行则是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

其实,今年“两会”时任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就曾明确表示,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类如存量发行、赋予券商自主配售权、提高网下配售比例、缩短网下配售股份锁定时间等措施,目前都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可以考虑试验。

资料显示,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存量发行已经广泛存在。分析认为,存量发行已经成为其他成熟资本市场中的成熟模式,我国将其引入,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巨量超募资金的减少、对于专注于创业的原始股东的激励,都是大有益处。

猜想五:国际板推出

发生概率:60%

目前国际板在法规、技术和监管上的准备已进入“读秒阶段”。在推出的“硬件”已然具备的背景下,国际板何时推出将更多取决于“社会共识”和“高层决策”。从目前来看,国际板很大可能在2013年推出。

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到:“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但是,由于《意见》的发文单位并没有证监会,这让国际板推出时间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分析认为,推出国际板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为将来资本项目全面开放后的全球化竞争积累经验,种种“迹象”显示,各方面都在加快国际板的准备进程。目前来看,国际板推出己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猜想六:解决B股去向

发生概率:50%

己经完成历史使命的B股市场,由于长期没有新股发行,很难再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气”。因此,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都没有吸引到大资金的关注和进驻。而管理层自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境内自然人开放以后,便再无重大举措。

其实,B股市场遗留的历史问题如何解决?有关方面早已就此作出过探讨,包括回购、换股等方式都有实施的可能性。但是十多年来,关于解决B股问题的呼声都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现实的契机。

国际板可能在2013年推出,或许会给B股问题的带来解决的可能,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板推出需要解决资金募集是采用人民币还是外币形式,或者是直接发行还是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但无论最终管理层采用何种方式推出国际板,都将促使B股市场问题进行重新定位,B股市场去向问题或在2013年得到解决。

猜想七:创业板出现首例退市公司

发生概率:50%

此前屡闻“雷声”不见“雨点”的创业板公司退市制度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资料显示,创业板终止上市的23条引发条件,包括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深交所三次公开谴责;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为负;连续四年亏损等。其中,公开谴责指标、交易价格指标和交易量指标,为直接退市指标,中间并没有暂停上市的过渡。

尽管创业板目前还没有出现《规则》中的“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但Wind资讯显示,目前35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己经有多家出现了2010年净利润率较2009年下滑.2011年较2010年的下滑情形,当中又多家2012年三季报净利润率同比又出现下降。从相关公司业绩下降的速度来看,2013年很大可能会出现首家创业板退市公司。

猜想八:最高上挑2750

发生概率:60%

券商研究所在每年年终的策略报告中都会对来年指数的可能运行区间进行预测,大多数券商认为2013年股指运行区间为1850-2450点附近。

从各大券商发布的2013年投资策略来看,至少有3家认为2012年A股的高位会去到2500点或以上。其中最为乐观的是高华证券,其策略分析师孙贤兵表示,目前中国沪深300(2448.395,67.18,2.82%)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位,横向同国际比较也处个低位。他判断,2013年年中A股目标点位2600点,年末2750点。而看高至2700点还有国盛证券。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家券商外,对2013年A股市走势还有中金公司以及瑞银证券等,其中,中金公司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以及经济继续维持企稳回升态势,A股有望出现一波10%-15%反弹,如果届时配合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反弹幅度可能更大一些。

猜想九:最低下探1700点

发生概率:50%

给出2013年沪指波动区间的策略报告中,绝大部分都将波动区间的下限定到2000点以下,其中,中原证券还给1700点的低点,其认为,一方面,市场需要等待估值结构风险的充分释放,这或许是漫长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市场也在等待整个社会风险溢价率的下降,并改变目前股市资金被分流的窘境。预计2013年上证综指在1700点-2500点区间震荡。

持有相类似谨慎态度的还有华泰证券(9.39,0.26,2.85%)、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等。其中,华泰证券表示,“2013年A股回落趋势仍在‘中点’而非‘终点’。”

申银万国给出2013年沪波动区间为1800-2200点,值得一提的是,申银万国在一年前对2012年进行前瞻时,当时作出的判断是“2200点至3000点”,现在看来并不靠谱。

猜想十:城镇化主题股表现突出

发生概率:70%

纵观各家券商2013年的策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部分券商都认为城镇化将会贯穿整个2013年。其中,申银万国报告会就以“新城镇新产业”为主题,海通证券(9.83,0.28,2.93%)提出,明年全年将在战略布局城镇化主线。华泰证券看法相似。

国泰君安认为,“新型城镇化”和“窄周期、宽消费”将是把握2013年投资机会的关键词,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中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均等化、基建投资转向生态文明、自主发展的一些题材,秉持“窄周期、宽消费”的产业选择思路。

事实上,城镇化是近期被高频率提及的一个词汇,既十八大报告提到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也频频提及城镇化。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股市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