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保证用户极致体验 超极本是最好的PC
2013-06-13 15:09  牛华网  尤静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语:Ultrabook超极本也已经过了几个年头的发展,现在它种类更加丰富,形态更加独特。科技网站PC World今日撰文称,超极本结合各种先进技术与靓丽外形,始终专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是最好的PC。

全文如下:

近年来,人们使用科技产品以及与科技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朝九晚五呆在办公桌上摆放的台式机前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生活和办公均日益无线化。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进行工作。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流行和发展是移动革命的催化剂,但它们能够提供的办公体验实在有限。办公用户需要的是一台真正的电脑,为移动世界所设计的电脑,我们称之为Ultrabook超极本。

超极本的存在理由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们小、薄且轻,多数比超极本更苗条。

然而事实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不是PC,它们可以执行很多非常有用的操作,但有许多工作它们无法完成。

例如,当你在手机上输入了某个文档或表格,你可能会需要能够兼容PC的工具或应用来将其同步到个人电脑上。

又比如说,当你的朋友、同事或客户用U盘拷贝资料给你,或者你想要将文档打印出来,智能手机或平板用户就没有这么好运了,打因为我们知道多数移动设备不带USB端口,即使有USB端口它们也无法直接连接到打印机。

你需要一台这样的设备,结合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便携性,以及PC的性能和功能。一台搭载Windows 8操作系统的Ultrabook超极本正符合这样的要求。你不在需要上天下地寻找同步工具或者方案,不在需要将数据从一台设备复制到另一台,因为电脑时刻与你同在。

超极本提供最佳的移动计算体验,它们用户友好、功能完善,是移动计算的高端巅峰之作。简单的说,超级本让你随时保持连接,完成工作。

便携性

首先让我们从超极本的尺寸和重量开始。

要知道,“便携性”这一术语几十年前就已出现,但最初的手提电脑却重达50磅。

当然,也许你会说已经习惯于带着厚重的笔记本到处跑。不过每当你将其打包进旅行箱时,大几磅的重量和半英寸的厚度是否依然让你有些吃不消?

超极本没有这些困扰。它的平均体重3磅,平均厚度3/4英寸,苗条且方便随身携带。

以Vizio CT15-A4为例,它配备了全尺寸15英寸屏幕,而厚度仅有0.68英寸;联想ThinkPad X1 Carbo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14英寸超极本,重量还不到三磅。

电池续航

拥有超极本的重点在于,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够随身携带,并且在想用时拿出来用。当然,你不会想拖着电源到处跑,或者需要用时忙着找插头,这便要求足够的电池性能。

超极本的设计理念是“单日充电”,也就是说,充满一次电可供应8或9个小时。一些优秀的超极本,像三星Series 9 NP900X4C,甚至能够提供长达10个小时的续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笔记本充电时,电池会升温,充电最满时电池受损也最大。而三星的PowerPlus技术,会将电池电量保持在最高80%左右,防止受损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处理能力

使用一台便携式电脑,并不意味着需要牺牲计算性能。你可以在超极本上运行PC台式机的所有软件,功能并不逊色。

当然,在不减少电池续航和提供相同处理能力间获得平衡非常重要,英特尔第三代酷睿处理器的能源效率,能够达成这一点。

戴尔XPS 13超极本便配备第三代Intel Core i7处理器,主频为2GHz的双核处理器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绘制表格、修饰照片和看电影的需求。

快速启动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是,只用一个按钮,就能在“清醒”和“休眠”之间转换。多数时候,它们处于“半清醒”状态,然后能在眨眼间的得到恢复。

英特尔的“Rapid Start(快速启动)”技术能为超级本带来同样的体验,让你在旅途中快速完成工作,无需没完没了的启动等待,分秒必争。

借助英特尔的快速启动技术,超极本甚至无需完全关闭,它只是进入了“深度睡眠”,当你需要它“醒来”,几秒钟便可准备好,还能节省电力

智能响应

为了达到重量轻、尺寸薄和超长续航,超极本必须做出一些让步,而多数硬件制造商选择缩小存储容量,换掉拥有海量容量的传统硬盘,以SSD取代之。

SSD硬盘比标准硬盘更轻更薄,通常只提供128GB或256GB容量,它们同时也比普通的硬盘驱动器昂贵一些。

英特尔“Smart Response(智能响应)”技术,将小容量的固态硬盘作为主硬盘的高速缓存,用来存取常用的应用程序,以提高传统机械硬盘的性能和反应速度,性能上可以有4倍或以上的提升。

智能连接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休眠”时也能保持网络连接,用户依然可以接收电子邮件和短信,获得天气警报或更新以及收到社交网络更新的通知。台式电脑和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却不具备这种能力,当它们进入睡眠模式时,网络连接是关闭的。

英特尔的“Smart Connect(智能连接)”让Ultrabook能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般时刻保持连接。同样的,当你的超极本在“休眠”状态时,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其他应用程序会始终连接至网络,并在后台自动更新。

结合“快速启动”,超极本用户能够几秒钟获得最新信息,即使你的Ultrabook处于休眠状态。

防盗技术

比较不幸的是,超极本的尺寸和重量,使它很容易丢失或者被盗。你也会将其遗失在出租车上和酒店房间里,或者在餐厅、公共汽车上被小偷偷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丢失的不仅是硬件,还有硬件内存储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个人信息。

不过无需担心,英特尔开发出的Anti-Theft防盗技术(简称AT),能被内部侦测机制或由远程服务器触发启动从而对遗失或被盗的笔记本加锁,使其完全无法使用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锁定对电脑的访问,将电脑数据丢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一旦找回失窃的电脑还可以轻松重新激活系统。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在被禁用的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前,屏幕显示一条定制信息对尝试使用电脑的人员进行警告。

身份保护技术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或联网设备用户开始关注身份盗窃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黑客开始以获取帐号、用户名、密码、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和社保号)等信息而攻击网络。当然,身份盗窃并不是只有超极本需要面临的问题,但频繁连接公共Wi-Fi热点会增长风险出现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最易被黑客破解的是用户名和密码。一旦黑客获取了用户名和登陆密码后便能访问你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等账户,而其中存储的资料都处于危险之中。保护身份和账户安全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用双重身份验证。

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简称IPT)采用了功能强大的双重认证、类似于硬件令牌的芯片级认证以及基于硬件的显示保护,是安全专家公认比软件认证还要安全的模式。

对于采用英特尔超极本以及未来其他英特尔设备的消费者,英特尔的目标是让他们进行网上购物、网络游戏或网上银行等活动时,拥有更加安全和简单的体验。借助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 支付平台、银行、在线商户、社交媒体网站或游戏网站可以与消费者的超极本建立起信赖关系,确保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免受欺诈和恶意软件攻击,从而更加高效地保护用户隐私。

触摸屏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改变了整个计算设备行业,触摸和手势操作取代了传统的鼠标和键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系统开发商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去年10月,微软发布了基于触摸优化的Windows 8c、操作系统,色彩缤纷的Modern瓷贴界面采用了和Windows Phone移动平台同样的设计元素。

在超极本业界,触摸屏也普及开来。各种各样的集成触摸显示器的超级本开始出现和普及,带来传统笔记本和平板的双重体验。

VivoBook S400便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外形完全符合超级本的定义,但触摸显示器更具灵活性。不到4磅重、1英寸厚的机身上,14英寸16:9高清触摸屏尤其突出。

笔记本-平板混合机

快进至今天,继触摸屏笔记本之后,集平板和笔记本与一体的Ultrabook又出现了。

这些变形本各有各的创意,但共同点是,它们通过或旋转或折叠或反转的方式,可变为一块只有屏幕的平板电脑。这里,为大家推荐几款非常有特色的变形本。

·东芝Satellite U925T-S2300:屏幕向后折叠直至与键盘平行,然后向下滑动收起于键盘上方。

·华硕Taichi 21:内、外置双显示器,掀开上盖是笔记本电脑,合上后使用外部显示器成为平板电脑。

·戴尔XPS 12:采用翻转屏设计,将显示器反转朝上并合上上盖,变身为平板电脑。

·联想ThinkPad Twist:旋转屏电脑,显示器可向左向右旋转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之间切换。

·联想IdeaPad IdeaPad Yoga 13:拥有360度可翻转屏幕,可随意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之间切换。

这些变形笔记本,均能为消费者提供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双重体验。

最佳体验

如文章开头所说,如今的办公不在局限于电脑桌前,拥有一款移动电脑,你便可以随意去往何处,完成自己的工作。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太小,且功能有限;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太笨重,简直是累赘;上网本“马力”不足,无法满足工作和娱乐需求。超极本才是能够提供最佳移动计算体验的设备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用户 体验 Ultrabook

责任编辑:尤静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