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从研发到上市 揭秘手机诞生过程(2)
2013-10-24 13:29  新浪手机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工业设计: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博弈

通常人们所说的手机设计,其实涵盖了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简称ID),结构设计(Mechanical Design,MD)和硬件设计(Hardware,HW) 等多项工作。

工业设计: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博弈

工业设计是一个“招人恨”的工作,他们决定一款产品的外观,往往是一群疯狂的艺术家,他们会在世界各地游历或参观展览,为自己的设计吸取灵感。

ID设计师与画家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设计一款产品的初期,就必须考虑它的商业价值,说的通俗点:好看,手机才有人买。这是工业设计师与绘画或雕塑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工业设计,是决定一款产品最终形态的源头。画家可以等,作品放几十年说不定还会更值钱,但工厂不能等,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不可能因为没有百分百理想的设计就取消一款产品的发布。

现代化工业设计很少出现“单打独斗”的情况,但有可能是一个人提供灵感,再由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作品,当我们问酷派的创新设计部总监陈铭镛,大观4的设计团队有多少人?他向着隔壁一指:那屋全都是,大约十几个吧。

工业设计师是“杂家”,什么都要懂一点。画得了草图,了解材料科学,要感性也要理性,因为他们最终要给这个世界呈现的,是一款成熟好用的产品。而不是自己梦想中的一张草稿,那个可能永远造不出来。

iPhone的出现导致现有手机全都变成了“大屏+触控”的形态,而Android的加入更是让它们的操控界面看上去都一样。 这个时代的手机设计是变得更难还是更容易? 新浪手机问过很多设计师这个问题,在酷派这里得到的答案是短期内会更难,因为手机的形态已经比较固定,它的形态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知道新技术还有新材料的推进,再恰好有一个合适的设计将它们揉和起来。

形如大观4这种手机,原本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在酷派的设计室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形状,配色以及材质的大观4雏形,他们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保留几个方案进入,之后询问项目负责人,合作运营商或是调研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反应加以改进。

目前手机产品线流行“系列”的概念,出品一款旗舰手机后,会根据它的特点进行拓展,衍生出一个系列化产品,利用旗舰产品的知名度和光环效应覆盖更多人群。

结构/硬件设计:让图画变成现实

为了让梦想里那款产品早日出现,工业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和硬件设计师会通力合作,在世界各地寻求新的材质或新工艺来让一款智能画在图纸上的产品变成现实。一款产品画得出来却做不出来,这在酷派以及其他厂商都是太常见的事,有些是技术局限,惊艳的设计永远会留在画纸上。

结构/硬件设计:让图画变成现实

近几年,用户很喜欢金属材质的手机,高端大气上方次,但在工程师们眼中,金属不是理想材料,除了众所周知的电磁屏蔽导致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还有:太重、不做处理容易磨花、成本高、色彩单一、缓冲能力差、可能漏电、有人对金属过敏、以及……冬天金属太冻手了。

即便硬件设计工程师们将出这么多金属的不好,但用户喜欢,没办法,做吧。 在目前Android手机千篇一律的时候,设计/材料的区别成了一款手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挑花了眼的消费者也会更在意设计的重要性。

有时候,在一家手机厂商的设计室内,ID,MD,HW不会分的那么清楚,设计师也会理解材料的风险,不会去做那么“危险”的设计。但更多时候,设计师们(或者资源开发部)会去寻找新材料,新的组件来让一个好设计变为现实。

很多人都听说过乔布斯与康宁玻璃的故事,但这样的事,实际在科技产业经常发生。在每天都可能有革命性创新的手机产业,设计师为实现理想中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你手中手机的各个零件,无论是屏幕,主板或是处理器,都可能经过了重重选拔及各方面衡量,最终才会出现在一款手机上。

这是手机行业一直高速前进的动力。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酷派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