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联想华为跟风小米:互联网模式背后现厮杀
2014-01-14 16:06  牛华网  王新宇  我要评论(0)
字号:T|T

互联网模式渐渐成为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一个热门词汇,与之捆绑在一起的还有新人小米。记忆犹新的是,三年前以联想、华为等为首的传统硬件厂商对小米嗤之以鼻。三年后,却又不约而同的宣称要学习小米转型互联网。曾经看似高不可攀的联想、华为如今不得不放下身段转型互联网背后,是对互联网模式的追捧还是对小米的捧杀?

互联网模式浪潮掀起

对于联想、华为这样的传统硬件厂商来说,自有或代理渠道搭建以及运营商平台是过去在销售层面最重要的事。但在互联网模式和电子商务的双重夹击下,如今情形已经有所转变。

数据显示,传统手机代理渠道近年来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严重下滑,四大国代商的市场份额从08年的42%下降到12年的28%。运营商渠道虽然略有增长,但运营商对手机厂商利润的压榨众所周知,手机厂商在运营商渠道很难获得可观收入。

然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厂家直供和电商/电视销售份额增长到26%。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模式兴起不断压缩传统渠道市场份额,令联想、华为等擅长此道的传统厂商有些难以招架。

对于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国内应属小米最为典型。小米将粉丝经济和电商渠道发挥到最大能量,对传统渠道以及营销费用的压缩是互联网模式节省成本的不二法门。粉丝经济能够帮助企业节省传统广告费用,转而利用口碑传播。电商渠道则帮助企业省去厂家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层级的渠道代理费,直接降低产品成本。

“小米依靠组建闭环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来获取高额融资,除了技术依然存在提升空间之外,雷军在手机上还是颠覆了原来山寨Andriod业态,还逼着联想和华为转型,让山寨机的低价优势彻底丧失,乃至被清场。”鲁振旺表示。

与其说联想、华为学习小米,倒不如说是传统硬件厂商正在尝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只体现在手机领域,如今在餐饮、电商、O2O等多个领域都有互联网思维身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后摩托罗拉的首款产品MOTO X就是一款极具互联网思维的硬件产品。

在国内手机领域,互联网模式的盛行与小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则发生了变化,联想、华为此时醒悟要转型互联网,是对未来互联网模式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是对过去自己的一次变革。

复制小米?捧杀小米?

联想与华为是今年动作最大的两家传统硬件厂商。联想于9月启用了全新子品牌VIBE,华为则干脆将“荣耀”拉出去作为独立事业部运营。在联想、华为一系列进程中间,小米作为一个新人很“荣幸”的起到了一个参照物的作用。因为只要现在人们谈起互联网模式,小米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角色。

联想高管虽然在不同场合均宣称要学习小米,但杨元庆的一席话也表明,联想并不是真的要学习小米。“没有互联网思维是不行的,但互联网思维取代一切也是错误的。”同样,杨元庆也否定了“饥饿营销”,要知道直到今日,饥饿营销仍然是外界诟病小米的最大话题之一。显然,联想希望将小米“淘洗”干净再“下锅”。

华为荣耀产品线在独立之前,便是以小米狙击手的身份存在,之前华为荣耀、联想K860都曾定价1888元以狙击小米2代。如今荣耀被华为单独拉出来与小米竞争,是华为终端内部的一次变革,也是华为为智能手机业务选取的一个新起点。令人玩味的是,华为曾不屑与小米相提并论,如今虽然独立荣耀与小米竞争,但华为终端整体依旧高高在上,“架子”端一半放一半,令人难以琢磨。

联想、华为复制小米,在很多手机领域业内人士看来,复制小米、学习小米这些更多都是说辞,实际上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是这些传统硬件厂商所尝试的一个方向。曾邀刘德华做代言的传统手机企业金立,于去年11月发布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年度旗舰大眼E7,在这款产品中就能看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子。

金立手机董事长刘立荣表示:“互联网思维就是要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赢得消费者,它是一把利刃,而我们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大胆的突破性创新,甚至去尝试一些颠覆性的创新”。但同时刘立荣也表示,手机行业的为未来未必是小米,一定属于那些在传统企业里最懂互联网的企业。

无论是学习小米亦或是捧杀小米,可以预见的小米模式将不再孤单。联想、华为、金立等一大批传统硬件企业将会逐渐理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之路,而那时小米还能否像现在这样悠然自得,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手机行业还会出现下一个“小米”,或者下一个“互联网模式”。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联想 小米

责任编辑:王新宇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