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打车软件争推返现优惠 疯狂补贴或加剧打车难题
2014-02-13 16:06  通信信息报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本报记者 马春潇

打车软件烧钱战继续升温,“嘀嘀打车”日前宣称,只要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快的打车”说,司机用支付宝成功收车费,即可奖励15元,乘客获得10元返现。经济杠杆之下,使用打车软件和各种第三方支付的司机乘客明显增多。据统计,全国每天使用支付宝付出租车费的交易量已经超过10万笔。

两大打车软件如此疯狂地补贴,单从表面看,它们是在赔本赚吆喝。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愿出高额补贴乘客和司机,其用意何在?这两家是否存在以低价甚至是补贴的形式,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呢?同时,他们会不会借此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呢?然后再关起门来宰割消费者呢?

打车软件激战正酣

自国内打车软件兴起以来,便有30多款不同的打车软件并行竞争,对于打车软件公司而言,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中争夺更多的用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烧钱圈地。从刚开始向出租车司机赠送移动终端,到现在通过直接返现的方法拉拢用户和出租车司机,打车软件一直忙于烧钱抢市。

“烧钱圈地”模式开启后,易观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1%。打车软件市场已经从最初的群雄逐鹿,转变为“嘀嘀”和“快的”二分天下的市场格局。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从2014年1月份开始,两者竞争进入白热化:“嘀嘀”和微信支付首先挑头,投入两亿元,在全国32个城市开展返现推广。“嘀嘀打车”称,只要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紧随其后,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几乎照搬了这一模式,以5亿元的投入在全国40个城市开始了返现优惠。“快的打车”说,司机用支付宝成功收车费,即可奖励15元,乘客获得10元返现。

两个软件公司的竞争,无疑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优惠活动推出以来,用打车软件的司机和乘客都是直线上升。据统计,全国每天使用支付宝付出租车费的交易量已经超过10万笔。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遥控下,两家打车软件不相上下,争相抢夺线下用户,大笔烧钱,一时间,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打车免费”的潮流。

“烧钱”只为“圈地”

从表面上看,每单打车交易腾讯、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就要补贴二三十块,貌似亏大了!不过,大佬们再有钱也不会白“烧”。他们的野心不止于一个打车市场,而是围绕移动支付衍生出的上下游产业链。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每增加一个用户的平均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如果“烧钱大战”能为微信或支付宝增加一亿个铁杆用户,那他们则会稳赚不赔。

快的打车深圳区负责人田耘认为,现在还处于“做蛋糕”的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切蛋糕”甚至是“抢蛋糕”的阶段。双方的目的是共同把市场做大,希望通过“烧钱”的方式,逐步改变乘客固有的路边召车的方式,培养更多移动支付的使用者。嘀嘀打车华南区负责人陈志伟认为,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是先烧钱培育市场,市场培育起来后,才能考虑盈利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打车软件本身商业化模式目前不明朗,打车软件烧钱圈市场,只能依靠外部融资维持生存。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争夺,实际上是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移动支付,O2O(线上到线下)领域的对垒。

某投资界人士称,“嘀嘀”会在吸引足够多的固定客户后,很快会由“补贴”转为“不补贴”,再逐步转为“收费”。“收费对象”可能是消费者、司机或出租车公司,“它们未来有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

此外,在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形成手机打车习惯后,“嘀嘀”还有可能自己购进大量汽车、自办出租车公司,还可以向出租车送客所达的各个旅游景点、酒店、餐馆收费,它甚至可以与某个城市的某一两家出租汽车公司合作,以“优先推荐”的方式参与公司分红。

疯狂补贴存弊端

两个软件的烧钱竞争让大部分乘客享受到优惠,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与争议。

其一,最近有市民发现,在路边打车比之前难了,有的明明是空车,招手却不停。“车是空的,但是在去接叫车乘客的路上,路边招手的自然管不了。”出租车司机高师傅表示,“这几天尤其是早上,路边很多上岁数的人都打不着车,只好挨冻。因为我们上午都忙着接打车软件的单,而用打车软件的99.9%以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40岁往上的都少。”高师傅说,自己每天11点前能抢够10单,之后才会拉一些在路边招手的乘客。

其二,自从有了打车软件,有些的哥一边开车一边摆弄手机接活儿,让人不禁为行车安全担心。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工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使用了打车软件就有行车安全隐患的话,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对它说“不”。同时,打车软件也会给用户带来银行卡安全风险,因为使用打车软件都必须绑定支付宝或者银行卡,当中的潜在风险不可不防。

其三,既然巨头高额补贴打车软件是为了“烧钱圈地”,那么,即使现在消费者是得了点小利,占了点便宜,等到消费者养成使用打车软件之后呢?这样的案例,在传统行业、在PC互联网时代已经上演过了很多次,不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演。所以,腾讯与阿里此举,是否涉嫌违法,监管部门不应失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业界都希望看到监管的行动,让大家知道公平竞争的边界在哪里。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打车App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