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国内 > 正文

郭台铭谋的专利布局:鸿海从制造到智造
2014-05-23 08:19  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挤掉华冠拿下M O T O智能手机大单,富士康再次显示了代工领域的竞争力,更因为其所属的鸿海近日向谷歌出售多项通信技术专利,声名大噪。富士康代工苹果iPhone、索尼PlayStation游戏主机等,已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不过,长期以来,富士康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优质的代工制造企业,郭台铭的“智慧的鸿海”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

如今,鸿海在智能领域的抢单能力,以及美国高科技公司代表的谷歌的专利收购行为,彰显了鸿海的“智慧”。鸿海在给南都记者的一份资料中称,富士康一直在开发新技术,并拥有庞大的专利组合。以专利为例,目前鸿海已在全世界申请累积数据量超过12.84万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专利超过6.43万项。鸿海集团长期经营专利布局,如今专利资产“活化”开始收获果实。

专利资产“活化”

美国科技公司从亚洲代工厂商那里购买知识产权非常罕见,然而谷歌从鸿海收购专利并非第一次。早在去年八月,谷歌就收购了富士康的虚拟现实技术专利,这些专利与头戴式显示设备有关,通过这些专利技术,虚拟图像可以被叠加到真实视觉中。这些专利通常用于航空及战术、地面显示、工程和科学设计应用、游戏、视频设备、培训和模拟工具等方面。与收购相应,富士康已经在美国加州建厂用于生产谷歌智能眼镜产品。

近日,鸿海再度宣布,其已将旗下多项通信技术专利出售给了谷歌。此专利包括与通讯相关技术的专利,双方对于此交易金额及细项并没有对外公开。鸿海集团也已委派MiiC s&Partners公司进行智财规划及专利商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协助。

M iiCs& Partners,中文名称是麦克思智慧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鸿海提供介绍资料,其营运核心为,推动开放式创新与协助智权持有人进行系统性设计、开发与管理智权计划与组合,包括打包出售、授权、收购等。M iiC s成员由来自工程领域、专利申请以及授权领域专家组成,对于消费电子、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等科技产业具有广泛积累。目前,鸿海将部份智权的规划及管理交由M iiC s来执行。这家知识产权运营的企业在第一次出售专利给鸿海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彼时就有传言称,M iiCs& Partners为鸿海分出去的子公司,是鸿海集团未来转型的重要布局。鸿海昨日未就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进行进一步介绍,鸿海指出,多年来耕耘技术研发工作並将成果转换为深具价值的智慧财产。郭台铭近期强调:鸿海必须将庞大的专利资产“活化”。鸿海提供给南都的新闻稿中也称,鸿海集团未来将持续强化研发的深度与广度,並在智慧财产权领域,提升对集团运作的整体效益。

多年经营专利布局

早在五年前,郭台铭就表示,鸿海在研发及专利上的布局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发明专利比重提高到78%,此后持续朝向纳米、生医等领域布局。据悉,在2008年,鸿海专利就不只是在数量上名列前茅,在不同领域的布局及专利质量也都提升,已经成为可创造收益的智慧资本,累积收取数亿新台币专利权利费。

目前鸿海已在全世界申请累积数据量超过12 .84万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专利超过6.43万项。曼哈顿专利顾问公司E nvisionIP数据显示,2013年富士康是美国前20大专利持有公司之一。

郭台铭曾感叹,台湾很多小股东、投资者都不认为这个有价值,认为土地等才有价值。不过,将来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就是资产,像是英特尔、微软、丰田都布局专利。

无论是那个领域,郭台铭认为,重点是要做一些基础技术,“不是今天做个包子、明天做个水饺”,鸿海应该是去生产面粉、去生长小麦,思考怎样让小麦长的比较快这类的事情。

郭台铭认为,这几年尤其在经济不景气冲击后会让产业有结构性改变,而研发、申请专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布局研发就是鸿海的前途。据了解,历经多年发展,鸿海已建立遍布亚、美、欧3大洲的专业研发网络,累积了大量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科技、CA D /CA 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等核心技术均有成果。

从制造到智造

有业内人士表示,透过与谷歌的这项交易,鸿海也藉此宣示在穿戴式行动装置软硬体研发技术的成果。如今在智能领域,全球各大厂家都对富士康的代工信赖有加,并有多方合作。

本月惠普豪掷10亿,联合富士康加入云计算战场。火狐O S系统原型机刚刚现身,也是富士康制造的成果。此前富士康曾经研发并制造了火狐系统智能手机,很显然M ozilla公司打算继续将硬件方面的事情交给盟友富士康来处理。最近黑莓刚刚上市的Z3手机也是与富士康合作的成果。这款只卖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184元)的低价触屏手机,被美媒解读为黑莓和富士康两家公司转型的关键。今年二月又传出消息,富士康与谷歌有意在机器人操作系统领域展开合作。近日,富士康又挤掉华冠拿下M O T O智能手机大单。

国内乐视的智能电视,以及罗永浩刚刚捧出来的锤子手机,虽然两家都极力张扬个性与智能,但最终的产品落地,还是要靠富士康的代工。富士康依靠强大的专利技术以及和国际大型企业的密切合作,即使是在代工,也走在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鸿海此次对科技巨头出售专利,也引发业内对富士康正在谋求转型,希望摘掉简单代工帽子的猜测。这也符合郭台铭多年前就提出的要构建“科技的鸿海、智慧的鸿海”的构想。

在近日富士康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会上,郭台铭表示,到2020年富士康将完成转型。富士康现在不仅是制造工厂,更是一个“m achinetom a-chine”的公司。郭台铭的逻辑是,未来智能机器会逐渐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而如何管控这些机器就需要大数据服务,让公司知道“哪个螺丝钉三天后需要维修,哪个器件需要更换”。

采写:南都记者 王海艳 实习生 程千千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鸿海 富士康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