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随着美国监管者的监管力度加大,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融资难度正在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退市。而中美监管机构迟迟未能达成一致,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以下为文章全文:
退市增多
随着监管压力的增大,以及在美上市的优势丧失,撤离美股市场的中国企业数量创下了历史记录。
中国专家称,美国政府对可疑财报的调查和股价的大幅下挫,导致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失去了在美国继续融资的可能,使得这些公司已经没有多少理由继续留在美股市场。
“新资本流入这些公司的可能性很低,他们的估值很低,并在监管问题上遭遇重大阻力。”咨询公司Mesirow Financial Consulting高级董事总经理詹姆斯·费尔特曼(James Feltman)说。
据投资银行Roth Capital Partners统计,2012年共有27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将展开私有化,2011年为16家,2010年仅为6家。在2010年前,每年通常只有一两家中国企业宣布私有化。
另外,2012年约有50家中国企业“进入休眠”(go dark),即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撤销注册,多以小企业为主。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必再公开披露财报。这一数字高于2011年的40家,创SEC 1994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股东人数有限的公司可以自行“进入休眠”,不必购买所有投资者手中的股票也可以节约上市成本,但这些投资者通常会因为股价下跌蒙受损失。
估值降低
“这只是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的又一次打击。”金牛投资董事总经理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Neil)说。
与此同时,2012年成功登陆美股市场的中国公司只有3家,2011年达到12家,2010年更是高达41家。
约有300家中国公司仍有股票在美国交易所交易,或进行场外交易。
据参与私有化交易的律师透露,银行家都在积极说服中国企业在美国退市,然后到其他地区重新上市。他们认为,这些企业有望在中国香港或中国大陆市场获得更好的估值。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的市场更理解中国企业,因此有望给予这些股票更高的估值。”Davis Polk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克·莱姆库勒(Mark Lehmkuhler)说。
例如,根据投资银行Morgan Joseph的数据,在美上市的中国必需消费品企业最近的估值仅为中国香港上市的同类企业的67%。
监管问题
银行家和律师认为,由于美国监管机构无法在近期内与中国政府就会计监督问题达成一致,可能导致更多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
美国一直希望获得中国企业的审计文档,并获准调查中国审计公司,以便打击会计欺诈行为。但中国却表示反对,导致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前景存疑。
北京大学会计学教授保罗·吉利斯(Paul Gillis)表示,如果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无法达成协议,所有人可能都会部署候选方案。
面临不断增大的压力,SEC过去两年已经撤销了大约50家中国公司的注册。上月,该机构指控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分公司违反证券法,原因是他们未能提交文件。这也导致中美监管者之间的关系紧张。
虽然最近的多数私有化交易都是由管理层主导的,但低廉的股价也引发了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关注,并促成了多笔交易。
凯雷集团领导的财团上月同意以37亿美元私有化分众传媒,,这也创下中国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交易。律师认为,该交易的成功将推动类似的交易陆续出现。
“只要能够融资,便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新交易。”参与分众传媒私有化交易的Kirkland & Elli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杰西·谢里(Jesse Sheley)说。
尽管已经有数十亿美元投入到私有市场,但要再次吸引美国股票投资者没有顾虑地投资中国公司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
“投资者会说,‘我怎么能相信这些公司?’”奥尼尔说,“这不是好公司与坏公司的问题,整个市场都对你不利。”
相关报道:
- 兰亭集势IPO投石问路:中概股缓慢回暖2013-06-07
- 中概股IPO破冰:兰亭集势强势登陆纽交所2013-06-07
- 《英才》杂志:中概股私有化险路2013-03-04
- 中概股IPO窗口或短暂开启 后市仍不乐观2013-02-18
- 中概股去年缩水千亿 2013靠诚信破冰2013-01-04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