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国际 > 正文

智能硬件:一个被混淆概念的市场
2013-08-20 09:13  腾讯科技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大众媒体时常将可穿戴智能设备与泛智能外设混淆:好像只要硬件产品与手机成为标配,搭上一个APP就算是智能的。

智能硬件:一个被混淆概念的市场

编者按:Google Glass兴起的不仅是可穿戴智能设备概念风波,也唤醒了沉寂已久制造业对智能硬件的兴趣。在这里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未来智能生活化场景的现实端口:消费者欠缺认知、市场需求不足、创业团队对生产供应链的不熟悉、后端服务亟待完善等,这一切预示着可穿戴智能硬件仍未做好准备。好在,要熬过这漫漫黑夜期盼“智能生活化”的人们仍持乐观态度。

腾讯科技 李幸、相欣、徐淑芝8月19日报道

当智能手机已不再被人们视为“酷件”时,谷歌(微博)眼镜、健康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智能硬件成为新一轮被热炒的话题。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产品也被诸如小i机器人、智能气象站等智能外设产品裹挟其中,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本身的定义都无法确定。

市场反应冷淡 用户群欠缺认知

曾经一度是稀奇古怪数码产品热销地的中关村,现在基本以销售PC产品、数码相机、手机及其配件、办公设备等固定业务为主,那些被热炒的智能硬件却鲜有身影难。

“我们不卖这些,你去网上找找。”中关村科贸大厦里一位数码产品商户向腾讯科技坦言,这些产品很难找到,想要购买还得需要通过网络渠道,来过问的消费者也不多。在更为宽广的网络销售市场呈现的,则是用户愿意为“价格合适”的家居类智能产品买单的景象。

在淘宝网上,有近百家商家提供Google Glass的预订或现货购买,价位从千元到十万元不等,但无一例售出。反而一些家居设备零部件,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更能吸引买家。

在天猫一家家居专营店,一款售价159元的智能插座月成交量为111件。它基于WiFi条件下,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家中、办公室的电器。只要家中有无线路由器,智能插座就会自动寻找网络,而用户只需输入上网密码即完成配置。买家普遍反映该款智能插座操作简单,很容易就能配置成功。

而另一款触摸遥控开操作更简单:用户只要将开关与遥控器之间进行对码,就可以通过遥控器对开关进行多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控制了。除电灯外,还可控制投影机、投影仪幕布等。可控制的电路越多,价格越贵。

“我们的返修率很低。”该产品客服人员向腾讯科技介绍,目前这种触摸遥控开关越来越普遍,收到很多家庭的青睐,安装也比较方便,只要开关所接的灯瓦数范围在5至200瓦之间就不会出现问题。但嘲笑的声音也是不少,有用户吐槽道:“算不上智能,只不过是加了遥控器而已”。

事实上,消费者对智能硬件认知度的欠缺,阻碍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在卖场很多消费者对腾讯科技表示,“智能硬件”这个名词,首先让他们能联想起来的是Google Glass、智能手表。

腾讯科技发现消费者眼中的智能产品,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注:“能够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方案的产品”、“摆脱程序控制的产品”、“能够进行人机交互”——也就是产品本身能够感知到用户需要什么,然后自己独立完成这件事。

然而大众媒体却时常将可穿戴智能设备与泛智能外设混淆:好像只要硬件产品与手机成为标配,搭上一个APP就算是智能的。对大众消费者而言这些略带科技感的东西充其量只是“玩意”,无法形成像智能手机那样,固定的话题与粉丝群群。

大麦健康创始人向怡宁曾谈到,使用麦步计步器的用户主要是通过朋友间的相互推荐,一个该产品的忠实粉丝曾经在一次性买了100个赠送给亲友。除了在圈子内传播,智能硬件市场还主要集中在具有某种共同爱好的群体中。

Smart Wallit创始人胡俊锋向腾讯科技谈到,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的认识还处在“教育”阶段,即还没有足够的相关信息,帮助消费者形成对可穿戴智能硬件的正确认识。

“对于消费者的‘教育’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为无法确定这种教育的效果是否能够对智能硬件市场的拓广起到实质性作用。”胡俊锋坦言,他们自己做这款产品(产品通过蓝牙绑定手机与钱包,以防钱包丢失)现在就遇到这个问题:消费者普遍接受度低。他认为整个可穿戴智能硬件市场教育的过程至少需要2-3年。

智能硬件不是概念 服务才是问题实质

到底什么才算是智能硬件?消费者们似乎对概念模糊不清。如果人们把酷且好玩的设备当成智能设备,这种理解其实存在一定的误差。

比如,3D打印机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设备。因为其特点在于打印这一功能,而不是智能。与传统打印机相比,3D打印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打印材料不同。酷,并不意味着智能。

“具有可扩充的编程能力的设备才应当是智能设备。”腾讯机器人产品总监方琎向腾讯科技举例,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区别。智能手机有操作系统,它更像电脑,可以开发各种应用。智能机把本来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功能手机转变为可编程、可以扩展各种功能。

简言之,智能设备具有可扩充的编程能力。

比如炙手可热的谷歌眼镜,以此定义衡量就是智能的。原因在于其可编程的特性。再以可穿戴设备Jawbone up手环为例,手环本质是上一个传感器,可以说它本身并不是智能设备。

当手环配合上智能手机后,和APP结合到一起的时候,手环功能得以扩展,成为一个系统。“手环+APP+后端服务”,三者加到一起,成为一个智能系统。又如心率仪是提供人的心率数据用的。它的数据如果从手机上能直接读取就算智能了吗?这倒未必。真正的智能是心率仪配合手机APP记录用户数据,然后数据后台自动记录并传送给医生,医生再根据数据反馈用户健康情况的完整链条。

换句话说,如果市面上有一款号称智能硬件的产品,即使与手机成为标配,但它未必就是智能硬件。仅仅有设备是不够的,设备的智能还要通过服务来体现。方琎谈到,硬件只是其表象,用户更关注的是其提供的智能服务。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近期对各类可穿戴设备增长趋势预测,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则是健身和信息娱乐。甚至业内人士乐观预测,鉴于可穿戴设备市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未来代替手机只是时间和技术问题。

人们对未来科技感的生活总是抱有美好愿景:清晨起床,你通过智能开关遥控打开窗帘、烹饪早餐;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上,通过智能眼镜收发短信、查看邮件;午饭时,智能叉子帮你记录下吃了多少口,吃得太快,它会以震动的方式提醒你放慢速度;下班路上,远程遥控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到家时一顿丰盛的晚餐自动呈现;睡觉时,智能手环帮你记录睡眠时间和习惯,为你调整合理作息时间……

从这美好愿景折回现实端口,现在的智能硬件从产品成熟度、后端服务、用户市场教育、产业链融合度均在发展初期。

好在,对这个领域谨慎乐观、且愿意尝鲜者早已置身其中。

以下为腾讯科技梳理出的部分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

可穿戴设备 手表 Pebble 通过蓝牙和移动应用与 iPhone Android 设备进行同步,并能提供可定制的提醒。用在手机有来电、收到邮件或其它推送信息时。同时,Pebble 可以通过内置的加速度计监视你骑车、玩高尔夫以及跑步等活动。 创业团队 Kickstar发起项目
  Hotwatch 配合智能手机应用,当有电话时,抬起戴手表的那只手,手掌成半球形覆盖住整个耳朵,便可打电话。 创业团队 Kickstar发起项目
  Geak手表 集成了多种高精度智能传感器,比如温度、导航、动力加速器和陀螺仪等,可以抓取心跳、血压、脉搏和 GPS 等数据。 果壳电子  
手环 Jawbone UP1/UP2 一个全方位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系统。手环在后台跟踪您的运动和睡眠。应用程序显示您的数据,让您可以增加饮食、改善心情等。 Jawbone  
  Fitbit Flex 既能充当计步器,还能记录你的睡眠状态,收集数据包括:走了多少步、行走的距离、燃烧的卡路里、活跃的时长、睡眠时长、以及睡眠质量。 创业团队 Kickstar发起项目
  inWatch One 手表外形的Android手机 映趣科技 月底出货
眼镜 Google Glass 实时接入互联网。用视网膜、语音控制信息输入输出。随时拍视频、照片、音乐与好友分享。 Google  
  Meta Glass 将信息以 3D 的成像的形式和现实对接,并通过手势开控制虚拟物品 创业团队 Kickstar发起项目
  MEG4.0 其显示屏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连接,并使用专有光学技术最大限度的展示外部世界。 Olympus  
戒指 果壳魔戒 戴着这款魔戒,摸一下自己的手机,就可以解锁手机了。摸一下别人的手机,还可以留下你的电子名片。售价199 果壳电子  
钱包 Smart Wallit 可以放到钱包里面的电子产品,通过蓝牙4.0连接到iPhone手机。当钱包被落在某个角落而又找不到的时候,点击专用AppSmartWallit会发出响声;当手机找不到的时候,按一下SmartWallit的唯一按钮,App就会让手机发出警报。 创业团队  
其他 健康外设 智能体重秤 这款体重秤除了能称体重,还可测脂肪含量、心率、空气质量等。用户可以在称体重后让数据自动同步到手机上的 app 中,除了自有应用,还支持 RunKeeperMy FitnessPal 等著名的减肥、健康应用。 Withings 国内创业公司咕咚、麦开也在做类似的产品
  血压仪 iPhone 连接的血压计,可以开启视频模式的婴儿监视仪以及上个月推出的 Pulse 行为跟踪设备 Withings
  康康血压仪 血压仪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同时安装相关应用。用户可读取、判断当前的血压水平,应用在发现问题后,将用户导入血压健康社区,后台有专职医生24小时答复。 康康血压  
游戏类 未知 用户佩戴这个设备后一举一动都成为电子化身的行为习惯,通过化身的状态来监测和督促用户的运动状态。

深圳imlab团队

未有成品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智能硬件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