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已经打开?
在资本市场上,中概股也曾有过一段光辉的岁月。中概股元年始于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成功上市的2000年。这些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受到的热烈追捧引发了无数人对“美国造富梦”的追逐。一些企业为了成功上市甚至不惜走上造假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赴美上市在当时是具有多么强大的吸引力。
这种美好的时光持续了大约有十年之久。但事实证明,信任的崩塌只需顷刻。随着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质疑拉开帷幕,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开始动摇,直至土崩瓦解。“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过去10年里积累起来的市场信誉,也许在最近3个月里土崩瓦解。”外媒曾这样评价中国在美上市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开始用一种怀疑、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中概股。而经历了剧痛之后的中概股也开始趋于成熟、理智,私有化退市即是一种表现。
但退市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不再需要资本市场,这只是一种在当时的情形下所做的权宜之计。未来无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必然都还会寻找重回资本市场的机会。
国内企业虽然目睹了中概股所遭遇的危机以及境况,但它们对资本的需求天然存在。尤其是在移动化浪潮汹涌而至,商业模式却依然处在云里雾里的当下,国内企业迫切需要却拥抱变化多端的资本,为自己赌一个未来。
但对已经上市以及有上市打算的企业而言,对资本市场还不宜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不信任感并未消除。这一点,从2012年以来上市企业的情况即可看出。
唯品会尽管不断下调股票发行价格,降低融资金额,但还是在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在之后的日子里,该公司还不断遭受做空机构的质疑。介绍上市的中国手游更是遭遇上市首日零交易的尴尬。欢聚时代上市后的股价则始终处于涨涨跌跌的不稳定状态。兰亭集势则被指控为“财务造假”以及误导投资人,并正因此遭受集体诉讼。
唯品会、欢聚时代、兰亭集势等企业的成功上市,只是表明赴美IPO的窗口已经被掀开一角,但并不意味着笼罩在中概股上方的阴霾已经彻底散去。这些企业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以及所遭遇的诸多事情表明,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整体不信任感依然存在。中概股应该深思到底该如何重新建立已经被冲击得土崩瓦解的市场信誉,并学会用一种更加理性、成熟的态度去与做空机构的恶意质疑进行斗争。
结语:
在资本需求的驱动下,国内征战美国资本市场的队伍正在逐渐扩大,毫无疑问,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如何在一种审视、怀疑的眼光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中概股将是一种持续的考验。
相关报道:
- 58同城增补IPO招股书:第三季净利润850万美元2013-10-24
- Twitter通过IPO承销商获得10亿美元授信额度2013-10-23
- 阿里巴巴IPO或融资250亿美元 估值1100亿美元2013-10-18
- Twitter将在纽交所IPO上市:代码TWTR2013-10-16
- IPO撤退潮波及61券商 国信24单居首2013-10-1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