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硬件厂商的“软”突围:生态之战胜算几何?
2013-12-20 13:28  牛华网  陈淑垒  我要评论(0)
字号:T|T

牛华网 陈淑垒 1220日报道

一直以来,软件产业与硬件产业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譬如,在PC产业中,微软负责操作系统,英特尔负责芯片,下游厂商负责终端,IBM则重点专注于服务。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使得产业发展趋势得以改变。自苹果软硬一体化模式取得成功以来,旧世界的规则彻底坍塌,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款终端必须在硬件上进行改进,以适应软件的发展;同样软件也需要与硬件深度结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用户体验。

软硬件融合的趋势促使厂商开始追逐“软硬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为王、应用为王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特征,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不仅要靠卖终端赚钱,而且靠控制操作系统,靠开放聚集大量应用和服务来赚钱。一种构建‘终端+软件+服务’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有人这样来解读何为“软硬一体化”商业模式。

由此,硬件厂商、软件厂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界限愈发的模糊,频繁的跨界开始发生。两大标志性事件是,谷歌将摩托罗拉收入囊中,诺基亚最终也未能抵得住时代浪潮的冲击,将自己“嫁”与微软。谷歌与微软,一个互联网巨头,一个软件巨头,在硬件领域都已进行了深入的布局。与此同时,硬件厂商也开始试图涉足软件以及互联网,以期补充自己的软实力,让用户在使用相关产品时能有更完善的体验。

移动互联网生态之战

软硬融合的特质使得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初即处在激烈的生态化竞争环境中。凭借对硬件、软件、服务与应用的整合,苹果建立起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为了对抗苹果,谷歌采取开放的策略,试图联合产业链的力量,构建一个足以对抗苹果的生态系统,并持续巩固自己作为该生态主导的地位。微软则选择了谷歌与微软的的中间路线,既不像苹果那么封闭,也不似谷歌那样开放,以期在获取更多设备厂商与用户支持的同时,能对用户体验有一定的把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合了上下游厂商力量的谷歌在生态之战中显然在声势上压倒了对手。IDC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安卓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21,12亿部,市场份额高达惊人的81%;该季度iPhone出货量为3380万部,市场份额为12.9%;WP手机出货量为950万部,全球份额3.6%。

但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之战中,谷歌并非已可高枕无忧,相比于iOS,安卓的重要特点就是给予了设备厂商以及用户更多的选择,并释放了更多创新的可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长时间以来,安卓的无序、碎片、不安全等等都颇受诟病。此外,尽管苹果市场份额远不敌安卓智能手机并一度遭遇创新发力的质疑,但其市场影响力仍是无可匹敌。

微软的落后是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在鲍尔默的带领下,微软还是做了极大的努力与投入。从其不惜冒着得罪合作伙伴的风险涉足硬件,推出Surface,收购诺基亚等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微软的决心不容置疑。

尽管具体的路径不同,但无论是苹果、谷歌还是微软,目标无不是构建一个由自己主导的生态系统。它们的生态之战影响着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走向。

谷歌的开放性使得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运营商亦或是互联网厂商等等都有了构建自己“小生态”的可能。

过去的时间里,这些厂商的确也在安卓的基础上试图构建起以自己为主导的生态系统。他们纷纷对安卓系统进行优化,开发自己的UI,建造自己的应用商店,模仿苹果模式的痕迹显而易见,小米更是学习苹果的典型代表。

互联网企业当中一种典型的思路是模仿谷歌,本身并不涉足硬件,通过掌控最核心的操作系统来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还有一些诸如美图秀秀之类的企业,他们奉行“小而美”的路线,靠主打某种特色服务来吸引用户,为自己的产品创造附加值。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硬件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命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硬件厂商该如何适应软件与硬件的融合?苹果的模式能不能复制?“小米模式”能走多远?在谷歌的阴影下,硬件厂商的长远利益会不会受到威胁?软硬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会不会对硬件厂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硬件厂商的变革

“联想未来将不再是一家硬件厂商,软件、应用和服务等领域都是联想关注的重点。联想最终将成为一家‘设备与服务提供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已经不止一次的对媒体重申联想的定位。

联想的情况可以说是当下鏖战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厂商的一个缩影。过去的时间里,硬件厂商试图摆脱自己的“硬件”标签,向软件领域突围的事情屡见不鲜。

即使是曾经叱诧风云的英特尔也不例外,与诺基亚合作开发MeeGo操作系统,与三星联合开发Tizen操作系统,染指互联网电视服务等等,其在软件与服务领域留下了鲜明的探索足迹,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与诺基亚的合作已经成为过去时,Tizen也不被业内看好,互联网电视服务则遭遇了出售的命运。

硬件领域另一巨头三星对于软件的觊觎之心也已经显露无遗。三星在移动设备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虽然不像苹果那样对于软件以及用户体验有着较强的把控能力,但却是苹果之外,唯一能在高端市场完全站稳脚跟的厂商。只是对三星而言,辉煌无法掩盖隐忧。

三星的成功,离不开高昂的研发以及营销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其硬件业务的发展。不同于苹果软硬一体的模式,三星拥有高度垂直整合产业链的模式,掌握着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从手机内存到中央处理器,甚至是屏幕和外壳……

这对三星来说,不管是运用“机海战术”控制和降低成本,还是走高端单品的精品化路线都极具优势。同时,拥有自己的供应链,在应付市场的需求上更加主动,不至于陷入缺货的尴尬。

但显然,三星并不想过度依赖谷歌,补齐自己的软件与服务短板是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Tizen系统的开发证明了这一点。

只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硬件厂商跨界软件与服务并非那么容易”,IT评论人士磐石之心在接受牛华网采访时表示。

知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也表示,“软去结合硬容易一些,硬结合软就会有挑战,因为彼此的供需思维不同,还有对互联网的理解等等。做硬件的企业如果在这几个方面扭转不过来,就会被淘汰。”

颠覆?

就在硬件厂商向软件与服务转型,试图实现软硬一体化的同时,在软件与服务方面占有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向硬件领域进行扩展,并试图用“免费”颠覆硬件产业的商业模式。

“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最大颠覆,就是在未来五年,它会改变硬件的整个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周鸿祎在《我为什么不看好智能手表》一文中表示,按照互联网的发展轨迹,硬件会按照成本价来销售,而通过互联网的服务来获得规模性的收入和利润。卖硬件是没有利润的。

周鸿祎还提及凯文凯利的预言:“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见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都将免费: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作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在另一篇文章中,周鸿祎再次提及自己的“硬件免费观”,称自己虽然很赞成凯文凯利的预言,但在现阶段,互联网化的前提下,硬件会趋向零利润。“不是零价格,分文不收,亏本赚眼球,而是零利润。”

在周鸿祎看来,只会生产硬件、卖硬件的厂商是危险,因为一旦自己的价值链被人免费掉了,最后只能沦为代工,挣个微薄的利润。要先生存下去,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价值链。

综观目前的情况,互联网企业的确正在试图以低价抢占硬件市场,借此输出自己的软件和服务,但成功者却是寥寥无几。

显然,硬件厂商还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软件虽是必不可少,却远未到凌驾于硬件之上的地步。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样,苹果模式在传统软、硬件关系中确实是一种革命,却并不代表软件可以全方位的凌驾于硬件之上:软件的革新纵使快于硬件,但也要受到工具和人类认知的限制,这就必须说到最为重要的一种趋同——软硬件之间的趋同。

近日有这样几则消息,一则是,有传闻称,为了应对谷歌安卓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微软未来很可能将目前的Windows Phone和Windows RT免费提供给自己的OEM合作伙伴。另一则是,微软欲支付10亿美元给三星,希望三星加大推出采用Windows Phone设备的力度。

微软的种种举动恰恰显示出硬件在“软硬融合”时代的重要性,以及硬件厂商的地位。毕竟用户首先得愿意为硬件掏钱,继而才能有为软件和服务掏钱的可能。

在磐石之心看来,尽管目前都在吆喝“软硬一体化”模式,但大都是炒作多余实际,真正做到只有苹果与微软,谷歌则通过与众硬件厂商的合作,形成了一种开放的“软硬一体化”模式。他指出,虽然很多厂商对安卓进行优化,试图构建自己的“小生态”,但随着安卓系统自身的进化、完善,第三方UI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最终大家会发现,硬件才是竞争的根本,软件和互联网只是工具。”磐石之心表示,追求更高品质的硬件才是行业未来的趋势。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微软 谷歌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