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业界 > 正文

央行监管大棒挥向网络支付:互联网企业责任难逃
2014-03-17 20:21  牛华网  陈淑垒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语:种种迹象表明,暂停网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仅仅是央行欲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的开始。近日,一则央行已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相关的报道称,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是对个人支付账户的转账、消费额度设限。

随着监管的风声越来越紧,业内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有观点认为,监管力量的介入是打着防范危险的口号,为既得利益者谋福利。但反过来说,互联网企业过于高调的态度以及其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下局面的形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络支付陷监管风暴

尽管互联网金融乃必然的发展趋势已是业内共识,但其发展走向及进程却时刻有可能会受到监管力量的影响。

近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在央行宣布暂停网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后,相关各方的股价相继下跌,其中作为合作方的中信银行的股价甚至一度跌停,相关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概念股也被波及。

已经下发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更是令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心惶惶。

网上流传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一个版本显示,拟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有支付公司从业人员对媒体表示,上述办法如果实施,第三方支付只能作为银行支付渠道的一个补充,没有挑战银行的机会了。

最现实的例子是,当下极为火爆的各种“宝”们的规模将被框死。而用户在使用第三方网络支付工具进行支付时,额度也将受到限制。

这引发了外界对于央行欲将支付机构个人支付账户往小额消费账户上去定位的猜想。若果真如此,这将会是对第三方支付的巨大打击。如此写小的额度,显然不足以支撑它们对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想象。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网络支付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