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科技评论人士约翰·克鲁伯(JohnCruber)今天发表博文,通过对微软发展历史的回顾和未来前景的展望,评价了微软所处的地位,并认为新任CEO纳德拉可能会带领微软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开创一番新天地。
以下为文章全文:
曾经野心勃勃
趁着今天微软宣布新CEO的机会,我简要评论一下微软的历史。
从一开始,比尔·盖茨(BillGates)就阐述了这家公司的目标:“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在当时看来,这句话简直是疯狂至极。彼时,PC革命虽已如火如荼,但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盖茨发表这番豪言壮语时的PC销量几乎等同于零。当时的PC只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这种设备并不简单,但盖茨却从一开始就认定它必将成就伟业。
那时的PC销量只能用“千”做单位,而盖茨心中的单位早已变成了“亿”。以下是盖茨2010年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早在我和保罗·艾伦(PaulAllen)为微软编写BASIC程序之前,我们就开始这么说。
大概是在1977年,我们第一次把它落实到纸面上。我们当时说:“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后面还跟了一句:“(这些电脑)都要运行微软的软件。”如果我们要阐述梦想,就会把后面那一句去掉。如果我们在公司内部讨论问题,则会把那一句加上。
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当时那句话有多么疯狂,你知道,‘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当时有很多聪明绝顶的人都问我们:‘人们为什么需要电脑?’就连肯·奥尔森(KenOlsen)都认为,所有人都需要电脑的想法愚蠢透顶。要知道,他的DigitalEquipment公司开发的电脑曾经伴随我一路成长,我十分敬重他和他的公司。”
盖茨说的没错。但他还是成功了。事实上,不仅前半句成为了现实,“(这些电脑)都要运行微软的软件。”这后半句同样得偿所愿。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梦想在之后的十年逐步实现:每个人的桌子上真的都有了一台电脑,而且都运行微软的软件。其中至少有95%采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剩余的虽然都是Mac,但也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安装IE和Office。
Windows几乎无处不在,微软几乎无处不在。
巅峰时期的微软不可一世,他们赢得如此彻底,就连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都不得不认输,他在1996年2月对《连线》杂志说:
“台式机行业已经死了,创新基本停滞了。微软统治下的行业几乎没有创新可言。结束了,苹果输了。桌面市场进入了黑暗时代,下一个十年都将是一片漆黑,这个十年剩下的时间同样如此。”
要知道,这话可是出自一项嘴硬的乔布斯之口。他说的没错。倘若乔布斯和他的Next没有在第二年重归于好,谁能想象今天的科技行业是何景象?
后来固步自封
以1977年的角度来看,“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实在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正是这句话,给微软带来了长达25年的持续增长。然而,一旦目标达成,他们似乎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向何处发展。他们就像跟在汽车后面不停奔跑的狗一样。他们在电视上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推出了Xbox——尽管尚未给微软贡献太多利润,但起码它至今仍然表现不俗——还包括其他一些未能成功的项目,例如“媒体中心PC”和MSNBC,后者原本希望将有线电视网、网站和多种形态都整合到一起。
他们错过了新的浪潮:在“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之后,应该“让每个人口袋里都有一台电脑”。更糟糕的是,他们其实预见了这一趋势,而且曾经努力引领潮流。PocketPC、Windows CE、Windows Mobile都曾经险些抓住趋势,但却都与时代潮流失之交臂。
更糟糕的是,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你看过他当年嘲笑第一代iPhone的视频,肯定会觉得他是个混蛋。每当我提到那段视频,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反对,他们认为,嘲笑他当初的反应有失公允,而且他说的没错——第一代iPhone确实太贵了。
然而,真正应该让微软感到恐惧的并不是2007年的iPhone,而是2008、2009和2010年的iPhone,这不需要什么先见之明,一切都不言自明。价格降低、速度加快、软件进步,所有的发展都是顺理成章的。苹果向世界展示的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台可以放到口袋里的个人电脑。这太神奇了。第一代iPhone留下了那么大的改进空间,但所有的革命性产品似乎都是以同样的方式亮相于世。
微软终于还是因为缺乏品味而自食恶果。正当鲍尔默一边嘲笑iPhone,一边在口袋里装着搭载WindowsMobile的垃圾产品四处乱逛时,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却都用上了iPhone。谷歌从未嘲笑iPhone,他们通过为iPhone提供网络搜索和地图赚了不少钱。谷歌很快成了iOS应用市场的一流开发商,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一地位。
不仅如此,谷歌还很快模仿iPhone开发出了Android,在放眼高端的苹果忽略的大众市场取得了成功。诚然,以微软以往的表现来看,它绝不可能做出iPhone这样的产品,但倘若它能更早预见趋势,肯定能做出Android这样的成功跟随者。
1984年的微软还要再等10年才能成为行业霸主,但他们却很有远见,为第一代Mac编写了软件,还从中学到了经验。当盖茨看到第一代Mac时,他没有嘲笑,而是静静地思考它的运行模式,观察它的所有细节,例如鼠标指针的流畅动画。
当今世界没有一家公司的影响力能够媲美PC黄金时代的微软,苹果不能,谷歌不能,就连微软自己也不能。但鲍尔默似乎从来都没有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地位。当微软主导了整个行业后,鲍尔默对微软的观点就固定下来,此后从未改变。
于是便有了Windows8。之所以要针对传统PC和平板电脑推出这样一款统一的操作系统,是因为这是唯一能让Windows兼容所有产品的方式。他没有接受现实,不承认微软只是一个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PC平台,也没有集中精力针对台式机和笔记本优化Windows,反而推出了这样一个四不像的产品:既无法取悦传统PC用户,又难以在新兴的平板电脑市场站稳脚跟。明眼人一看便知:对任何一种设备而言,Windows8都不是最佳设计,它只不过迎合了鲍尔默所谓的“Windows无处不在”的愿景而已。但这种想法早已不合时宜。
几个月前,赫里斯·德迪乌(HoraceDediu)用一组简单的数据对iOS和Android引发的变革进行了阐述:“如果我们把所有iOS和Android设备都归入‘计算市场’,2008年的计算市场设备总销量约为9200万台,Windows占比为90%。而到了2013年第三季度,销量达到2.69亿台,Windows份额仅为32%。”
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变革,但鲍尔默从未真心接受现实。Windows8并不是为了适应新世界,而是为了逆转潮流。
如今看到希望
我认为,由于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来自微软服务器部门,所以由他出任新CEO是一个好消息。正如我的同事布伦特·西蒙斯(BrentSimmons)今天所述:
“为iOS开发应用完全不像微软的风格。使用Node.js和JavaScript也不是微软的作风。以前的微软只会为他们的操作系统开发服务,而且必须使用VisualStudio。
现在仍然有很多微软‘余孽’:Windows、Office、Exchange和SharePoint。很显然,这仍是微软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Azure部门的存在至少表明,微软意识到,他们不能再继续这样固步自封下去,以前的模式已经结束。
即使你不选择微软的云服务,我也希望你能认同两件事情:第一,竞争是好事;第二,Azure采取的全面支持的政策,是最适合微软今后发展的模式。”
简而言之,纳德拉的服务器部门是微软专为“后iOS”和“后Android”时代设计的。它将挺进未来,而不是固守过去。
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回归真我。老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采用了“无处不在”的战略,虽然野心勃勃,但却很忠于他们的文化。苹果已经在财务规模上超越了微软,但却从未将微软那样的市场份额列为自己的目标。谷歌看似目标散乱,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模式。它既做操作系统,又做办公应用,但从未迷失自我。微软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模仿苹果或谷歌。
云计算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云计算还很年轻,方兴未艾,就像1980年代的PC行业。再过30年,当我们回首今天的网络基础设施时,肯定会嘲笑如今的种种不便。世界需要优质、可靠、值得信赖、能保护隐私、对开发者友好的云计算平台。苹果和谷歌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绽放了自己的光芒。
纳德拉需要寻找微软自己的闪光之处,找到新的“让每个人桌子上都有一台运行微软软件的电脑”这样的目标。我来贡献一个:微软服务,为全球所有联网设备传输数据。
相关报道:
- 盖茨3.0时代:扶植新主纳德拉 创新能力遭质疑2014-02-06
- 微软新董事着手打破旧观念 消除Windows依赖症2014-02-05
- 微软1500万美元投资签到鼻祖Foursquare2014-02-05
- 纳德拉基本年薪120万美元 比前任高70%2014-02-05
- 微软企业副总裁古特里接替纳德拉负责云业务2014-02-0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