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初开始,一大波可穿戴设备席卷科技市场,但这些佩戴于手腕、颈部或面部的可穿戴设,多来自“二、三”线制造商。尽管可穿戴技术作为下一波移动浪潮,已势不可挡。但只有当谷歌、苹果加入,该技术才能真正得到推广。
全文如下:
2014年伊始,一大波可穿戴设备席卷科技市场,颇有些势不可挡的意味。环顾四周,可穿戴设备随处可见。除了已问世的,还有数十上百款产品正在开发之中。三星、索尼、LG、华为、Pebble、Garmin,这些公司或早或晚都会推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其中有些佩戴在手腕上,有些戴在面部。
可穿戴设备如此快速和突然的兴起,是否意味着可穿戴技术时代已经到来?又或者,科技厂商只是想在大佬-谷歌和苹果-出手前,抢占先机。
可穿戴技术的未来取决于谷歌和苹果,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如此。科技公司加速部署可穿戴设备,是因为谷歌和苹果或多或少已勾勒出一些2014年的战略计划,届时,可穿戴技术市场势必会改变,就像当初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
谷歌:软件、服务、适用范围
种种迹象显示,谷歌未来会成为可穿戴技术的中心。2013年,谷歌眼镜已在业界引起一阵轰动。不过目前为止,谷歌尚未针对大众消费者,推出一款可穿戴设备。
情况很快就会改变。昨天有媒体报道称,谷歌正携手LG打造智能手表,预计将在6月的I/O大会上亮相。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花费了一年多时间,通过谷歌眼镜开Explorer项目,磨练可穿戴技术,研究如何让Google Now服务,适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以外的世界。
说实话,谷歌眼镜最终也许不会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布。谷歌的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可能是一款智能手表、腕带或别的什么东西。Google Now的上下文感知信息如此有趣,也许未来真有人会像《Her》电影中的主角一样,爱上自己电脑操作系统的女声。
此外,谷歌最近高调收购Nest,也向外界展示了其在可穿戴技术领域的“野心”。谷歌显然计划通过智能家居、智能区域,进驻人类日常生活。
可穿戴技术作为手机配件,不会发挥太大作用,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苹果:设计和实用性
苹果正在开发iWatch,或者没有。无论这款产品的最终结局如何,它必然是苹果精心设计的结晶。设计让苹果的产品大放异彩,在iPhone、iPad之后,越来越多科技制造商开始关注产品设计。
苹果拥有的一些技术为其开发可穿戴设备提供基础,如Siri、Touch ID和iBeacon技术。但设计,才是众人对苹果可穿戴设备翘首以盼的真正原因。
在可穿戴领域,设计尤其重要。没人知道真正的可穿戴设备看上去应该怎么样,用起来应该怎么样,怎么才能成功。迄今已问世的可穿戴设备有一箩筐那么多,即便是精心设计的产品,也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问题。
和其它科技公司一样,苹果在可穿戴市场也需要尝试,但胜算在于苹果的想法可能影响消费者和整个行业。
苹果推出可穿戴设备后,其它公司是否可能会“否决”自己此前的设计理念,转而效仿苹果的创意。MacBook、iPhone、iPad,都有类似经历。
苹果在另一方面做得也很好,那就是强调日常实用性。也许有人不喜欢iPad或iPhone,但不可否认,苹果的营销策略,简化产线集中于少数几个产品,清晰、易懂的功能,符合多数群众诉求。
Kickstarter网站上有各种可穿戴设备的视频,这些小工具也许很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就算苹果不能成功开启可穿戴市场,但它是最有机会及实力的功能,能将可穿戴技术普及到非技术人士,即消费者中。
耐心等待
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应该停止对可穿戴市场的关注,坐等苹果、谷歌发布新品。因为这样可能会错过一款对健康有益的活动跟踪器。更何况,有一些制作精良的有趣产品已经或即将上市,如Pebble Steel和三星 Gear Fit。
但是,说真的,那些打算购买佩戴在手腕上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最好再多等几个月,至少等到六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和谷歌I/O大会上,有值得期待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小型公司,没有任何在可穿戴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但总的来说,可穿戴市场会在苹果、谷歌推出产品后,彻底改变。
相关报道:
- 苹果提供设备远程设置功能 进攻企业市场2014-02-27
- 评论:中国市场为何对苹果至关重要?2014-02-27
- 苹果发布新文档介绍Touch ID和安全区域细节2014-02-27
- 苹果公司就电子书反垄断案提出上诉2014-02-26
- 探秘谷歌Tango智能手机:3D制图+感知功能2014-02-26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