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券商收到的上海证监局和深圳证监局警示函(21世纪网)
21世纪网 近日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因融资融券违规分别收到上海证监局和深圳证监局警示函。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券商在两融上的运作状态,21世纪网近期走访多家券商营业部,发现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等四家出现的问题在券商中普遍存在。部分券商人士向21世纪网透露:“像维持担保比例下跌至平仓线不及时采取平仓措施、展期等现象在不少券商营业部都是普遍现象。”
还有更大的擦边球。为了增加融资融券的收益,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都在利用融资融券开展对冲交易,配对交易等。
另外在券源的发放上,不少券商也存在时间不固定等违规操作现象。甚至变相用“锁券”来增加两融收益。
融资融券,到底水有多浑?
四券商收到警示函
高速增长的融资融券业务背后,乱象层出。
统计数据显示,券商两融业务自2010年3月试点启动以来增速惊人。从最初的90只标的股票扩容至2013年的700只标的,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从2010年年末的127亿元,增长到2013年年底的近3500亿元。
业务收入高速增长背后,风险性操作已非个案。
根据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等四家收到的警示函内容来看,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是未按规定对维持担保比例下跌至平仓线的融资融券客户及时采取平仓措施,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有关规定;
其二,为在公司证券交易不足6个月时限要求的客户开立了融资融券账户,违反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
其三为逾期融资或融券合约办理展期,违反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管理办法》第13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此外,海通证券还存在为9名维持担保比例低于300%的客户办理提取现金操作的情形,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第4.11条的有关规定。
目前,上海证监局表示海通证券对上述问题已进行了整改,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内部责任追究,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等的规定,对海通证券予以警示,提醒公司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依法规范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对于上述四家券商出现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表示:“不强制平仓、交易不足6个月就开两融账户、办理展期等现象在不少营业部都是普遍现象。”
某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就此事举例:“如果遇到10万、20万的小单子,强制平仓也就平了,反正影响不大,如果是那种上千万的单子,那些客户都是我们的核心客户,有时候做一些变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还有展期的问题也一样,大客户不乐意,我们只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展期。”
有业内人员甚至表示:“现在两融业务已成为券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很多公司已经完全无视风险和法规的存在。”
券源发放黑幕
21世纪网在走访中发现,受券源较少的影响,目前券商在券源发放上也存在着各种不公平。
据某私募人士透露,他在招商证券开通了融资融券交易,从开通至今,发现如何获得券源成了很大问题,尤其让他愤怒的是券商在券源发放时间点上就存在问题。
“按道理,一般券商发放券源应该是开盘前九点一刻左右,但我所在的招商证券基本上都是头天晚上就开始发放券源,而且时间也不固定,从我经历的情况来看,有时是晚上7、8点放出来,有时候是晚上8、9点放出来,基本上从晚上7点到晚上9点这个时间段,我都是在等。”让这位私募人士觉得搞笑的是,一些热门券源通常在5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他常常是“赔了时间又折兵。”
“券商发放券源时应该给投资者说明具体的时间,而不是让大家苦等几个小时最后还一无所获。”该人士表示。21世纪网在采访中发现,券源不足已成普遍现象,包括国泰君安、中信等大券商普遍都存在此类问题,鉴于此,不少券商都建议投资者进行券源“锁仓”。即提前支付一定的费用来锁定券源。
不过对于“锁仓”行为,该私募人士却表示风险较大:“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期上海国资委重组中停牌的东方明珠,按理很多人都觉得重组对东方明珠是利好,但由于重组方案并未达到市场预期,东方明珠放出来大跌,如果前期锁仓东方明珠,那做空不是亏了?”
相关报道:
- 券商定向资管沦为影子银行平台 通道潜规则花样百出2014-05-30
- 券商创新“15条”出炉 打造现代投资银行2014-05-16
- 中信国君版联袂华创版 两版证联撬动券商支付革命2014-05-15
- 券商:5月市场反弹概率较大 关注龙头成长股2014-05-07
- 券商创新大会16日召开 证监会主席肖钢将出席2014-05-06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