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评论:可穿戴设备如何取得市场成功?
2014-04-25 14:40  牛华网  巧艳 编译  我要评论(0)
字号:T|T

1

导语: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取得重大的发展。去年,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报道称,2013年,全球可穿戴技术支出将会达到14亿美元,并于2018年上升至190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知名研究机构IDC指出,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会上升至1.119亿部。2014年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会超过1900万部。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并不会增长太快。而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最近一份报告的支持,那就是耐克决定放弃市场表现不佳的FuelBand可穿戴业务。不过,耐克迅速否认了这个传闻,但是有来源不明的后续报道坚称耐克有过放弃的念头。

无论如何,作为首批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厂商,耐克考虑离开的传闻还是暴露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确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有外媒撰文称,如果想要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取得成功,那么就必须考虑以下10个因素:

更加智能化

如今,市场中很难发现真正“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诚然,已经有一些可穿戴产品能够监测用户的健康水平,并且具备类似智能手机的功能,但是我们仍然在等待能够兼容各种应用程序,并且能够完全替代口袋中智能手机的可穿戴设备。

更加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谷歌眼镜,将会在未来市场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用性

很难说现在有多少的可穿戴设备真正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像耐克FuelBand这样的产品能够帮助健身跟踪,但是除此之外却并没有其他的实际用途。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不仅仅要吸引消费者,而且还需要证明这些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能够真正地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需要大公司品牌支持

毋庸置疑,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大型科技厂商更有成功的潜力,因为它们具有品牌影响力,并且拥有足够的研发资金。虽然目前诸如Pebble这样的小型厂商在智能手表市场中取得了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谷歌,三星,索尼和苹果等大型科技厂商更有成功的机会。

必须具备强大的软件支持

目前,可穿戴设备普及的一大障碍就是软件整合。三星Galaxy Gear 2搭载的是尚未站稳阵脚的开源操作系统Tizen,该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个Android版本。至于其他的产品,它们内置的操作系统也大多不尽如人意。可穿戴设备的系统必须易于消费者理解使用,并且还能够运作良好,缺一不可。

设备兼容性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建立自己的“围墙花园”是万万不可的。想要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走开放的道路,能够整合其他厂商的产品。就这一点来讲,三星做得就非常不好,该公司的Galaxy Gear 2仅支持与三星手机配对。

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

目前,市场中针对可穿戴产品所开发的第三方应用数量还很少。对于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来讲,争取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基于位置的应用,甚至是游戏应用,第三方应用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认可很重要

如果得不到社会认可的话,那么可穿戴技术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今,智能手机都具有拍照,摄像和录音等功能,因此很有可能被用作间谍设备,侵犯用户的隐私。而考虑到可穿戴式设备也具备拍照,摄像和录音等功能,外界开始对它们所带来的隐私问题提出忧虑,并且引发了可穿戴式设备的一个全新挑战。

因此,可穿戴设备需要给用户带来舒适自然的穿戴体验。只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穿戴设备的销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具有目的性

可穿戴产品必须要有目的性。如果消费者想要能够追踪运动情况的产品,那制造商们就应该提供可衡量的目标,激励用户去运动。而如果消费者想要借助智能眼镜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那么制造商们也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华而不实,这一点有待改变。

坚固耐用

如果可穿戴设备的定价很高,那么它们最好具备坚固耐用的特性,能够正常使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在智能手机领域,正是“计划淘汰”(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这一手段帮助苹果和其它公司提升收入。

而在可穿戴领域中,智能眼镜和运动追踪设备等都需要做得比较耐用。很多消费者并不希望每年都更换新的可穿戴设备,他们想要获得耐用的产品。但是,设备制造商往往不愿意这么做,他们担心会影响收入。

价格适中

最后,就可穿戴设备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价格问题。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价格适中。最近,谷歌眼镜限售一天,很快就销售一空,尽管其价格高达1500美元。然而,这些购买者大多是喜爱尝鲜的数码爱好者,并不是普通的消费者。对于不愿意花费数百美元购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来讲,花费1500美元购买谷歌眼镜根本不可能。(许巧艳)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成功

责任编辑:许巧艳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