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硬件评测 > 笔记本 > 正文

平板流言终结者:Surface Pro散热测试
2013-03-11 09:50  中关村在线    我要评论(0)
字号:T|T

美国时间2月9日,微软正式对外宣布Surface Pro平板上市,首批发售地区仅包含美国本土与加拿大两个国家及地区。销售渠道除了微软自家的官方在线商城以及实体零售店外,Bestbuy也在线上以及线下的实体零售店同步上市,微软本次提供的Surface Pro有64GB和128GB两个版本可以选择。对于国内的网友来说,2月9日这一天是一段漫长等待结束的日子,但是由于发售地区的限制以及供不应求的出货量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次陷入另一端漫长的等待之中。

然而这一次微软没有让心急的国内消费者等得太久,在前一阵子微软宣布Surface Pro将在更多的国家及地区上市的消息余音未落,昨天微软中国就在其官网上展开了Surface Pro的预售工作,用户只需登陆微软官方商城预订页面,并留下个人信息,便可获得微软为你推送的产品动态。

Surface Pro 散热

由此看来这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真的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么为了给想要购买这款产品或者是说诸如此类产品的网友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中关村在线平板频道从今天开始就以微软的Surface Pro平板为例来做一系列的相关测试,并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下这类产品的特性与功能。鉴于在上市当天我们驻美国洛杉矶的记者就在发售现场对这款产品做了视觉评测,所以笔者就不在这方面多费口舌了,我们测试测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散热。

热量产生来源

为什么要说散热这件事儿,可能刚刚从寒冬中走出来的北方人对此还不太敏感(手机和平板对于他们来说就如暖手宝一样的存在),但这确实是困扰着大部分电子产品的老大难问题,并且大可至DIY的台式机小可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前者因此而影响极限性能后者则是因此而影响使用体验,所以想要得到消费者攥在手心里的钞票,处理好散热问题是厂商们推新品时必须要跨过的一道门槛。

平板留言终结者:Surface Pro散热测试
微软 Surface Pro 平板电脑
Surface Pro 散热
微软 Surface Pro
平板留言终结者:Surface Pro散热测试
Surface Pro热量产生的三大来源

从表面现象化解到具体的本质原因,散热问题的病根儿其实在于热量的产生来源,“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引用到这个场景下则变成了没有热量产生也就不会有散热问题要处理了。对于核心硬件规格类似于超极本的Surface Pro来说,它的热量产生来源就是其内置的TDP功耗为17w的英特尔 酷睿i5-3317U 处理器,双核四线程,主频为1.7GHz睿频后可达2.6GHz。

散出热量方法

其实说到散热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根源下手是抑制热量的产生自然最有效的。对此,英特尔新的Ivy Bridge架构采用了22nm的3D三栅极晶体管工艺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更小的芯片面积上放置更多的晶体管以换取更高的性能,同时还能将功耗控制在原有基础的一半左右。但是相比iPad或者是其它的Android Pad中所使用的ARM架构处理器,它的TDP功耗依旧是顶级四核ARM架构处理器的3-4倍左右,所以Surface Pro也没能甩掉在笔记本电脑上一直用来做散热用途的风扇,依然需要进行主动散热来解决这个问题。

Surface Pro 散热
机身上半部分隐藏式的散热孔

既然热量的产生在所难免,那么如何将多余的热量导出就成了解决散热问题的关键。针对这一点微软在Surface Pro的工业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巧妙的安排。首先就是选用了导热性良好的镁合金作为该机的外壳材质,并且这种材料轻且坚固不会对该机的便携性造成太大的影响。其次微软没有在Surface Pro的身上使用笔记本电脑上常见的那种集中出风式的散热孔,而是很好的将它融入了上半个机身的侧边框中,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均匀的排除热气来避免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同时这个设计也很好的利用了机身厚度上增加的几毫米,让曾经丑陋的散热孔变得如此浑然天成。

Surface Pro 散热
风扇与上半部分的隐藏式散热孔对应(图片来自iFixit)
Surface Pro 散热
机身背部的散热铜管布局以及金属遮罩(图片来自iFixit)

那么为什么要做散热测试,到底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担心Surface Pro的机身发热问题?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将针对这一点为网友们进行解读,并且我们也会按照需求来进行相关的测试,看看Surface Pro是怎样处理散热问题的。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Surface Pro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