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评论 > 正文

谷歌未来UI设计趋势:预测用户需求 实现情境感知
2014-07-02 17:09  牛华网  徐玥  我要评论()
字号:T|T

导语:在上周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轻描淡写地介绍了可穿戴平台Android Wear。作为针对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镜的新系统,它的核心体验主要依赖Google Now。未来,Android Wear能够根据情境感知技术,预测用户需求,带来与众不同的交互体验。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在上周举办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没有放出其本年度最大胆的尝试——Android Wear的太多信息。Android Wear是其专为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镜准备的系统。它绝不是智能手机用户界面的简化版,而是新型的、有闯劲的系统,其核心体验主要依赖Google Now

Android Wear用户体验不会像手机一样,将应用程序整齐地排列在屏幕上。相反,它由一系列卡片构成,并由用户正在做的事情触发。

谷歌强调的交互包括:当你准备出发去机场,你的智能手表会推送卡片,告知你路线、航班和酒店等信息;或者说,在线房地产应用Trulia会在提醒你周围的待售房屋信息;又或者,智能手表会根据你在Pinterest上的活动,为你推荐附近的商家。

谷歌Android Wear

最重要的是,你并未曾明确提出这些互动。如果你有特别的需要,可以对着手表大声地下达语音指令,比如说设置日历约会提醒、向朋友发送短信或弄明白正在听的歌曲的歌名。

20世纪70年代,交互设计师们曾定下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实现情境感知计算。而谷歌做的一切正是为了实现该目标。

谷歌交互研究主管Hayes Raffle曾说过:“计算应该是短暂的,渐渐融入后台。世界即是体验。产品体验不应该与世界争夺焦点,能提供你在某个时刻活动的及时信息就已足矣。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缩短和加快体验。”

体验尚不完善:新平台仍在开发中

唯一的问题是体验依然很糟糕:Android Wear仍在“复制”智能手机的功能。智能手表之所以会简单地依赖智能手机,是因为用户过渡起来自然且连贯。

体验过Android Wear的用户反映,一收到新信息,智能手表就会震动个不停。如果你想使某个应用静音,那么它们会彻底安静下来——而不是只有收到重要短信才会震动。

简而言之,在设备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弄清我们最需要的信息之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谷歌再次不理智地推出了未能完善的用户体验,实在是很冲动。

你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Android Wear用户界面不从一开始就具备适应能力呢?它明明可以先推送少量的信息,在用户适应了系统的可能性之后,再要求用户选择启动更多通知。这种具备适应能力的用户界面堪称完美。

另外,设备似乎没有找准位置:如果你在使用电脑或把手机带在了身边,那么你的手表就不应该向你发送邮件。

手表上什么样的通知才能减轻手机或电脑的负担?什么样的通知才能解决用户的迫切需求?其实答案很简单,比如说“最近两小时,你没有收到任何重要邮件”,这样的通知将省去你查看手机的时间,Android Wear最终目的也是如此。

不过Android Wear至少指明了用户界面设计的发展方向。举例来说,谷歌正在使用自然语言算法,构建口头“intents”库,比如说想获得去商店的导航或者想记笔记等。

更有趣的是,谷歌正在为应用开发者创造一种方法,让他们使用Android Wear里基于事件的触发器。一款应用能够触发基于以下任何组合的通知,包括位置、时间、日历中的时间、动作(走路、骑车和开车)以及附近的设备。

谷歌是唯一能将所有因素整合起来的公司。虽然苹果的交互非常顺畅、令人愉悦,但它没有像谷歌那样,投入大量时间打造由用户数据驱动的卓越的产品。

总而言之,用户数据能开启用户体验的新纪元。

一个崭新的领域

至于谷歌什么时候开始有推进情境智能的想法,该公司设计副总裁也记不清楚了。他说道,在无缝连接谷歌所有产品时,这个想法自然就产生了,谷歌必须让所有产品融入全新的可穿戴平台。

Duarte对这种形式的设计很感兴趣。他说道:“这是全新的工具,人们还没意识到它的到来。我们正在设计的系统,可以做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显然,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必须使用这种机器学习算法,理解我们运动、想法和日常计划模式。

当然,未来一段时间,Android Wear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谷歌能否将传感器数据拼接成无缝、具备情境感知的互动?

在设备更加人性化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穿戴设备除了必须具备实用性,还得令人啧啧称奇,这个门槛很高,但在它们把我们从手机中解救出来之前,必须遵循这个标准。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谷歌 UI设计趋势 情境感知

责任编辑:徐玥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