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中企赴美投资两重天:门口的万达和门外中移动(2)
2012-05-22 10:28  中国经济周刊  李小晓  我要评论(0)
字号:T|T

美国不欢迎你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威胁国家安全

执行者: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代 号:“CFIUS怪圈”

“我们只关心投资项目中,是否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因素。”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林不久前表示。

早在1988年,美国就成立了由财政部部长亲自挂帅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并颁布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之后又在此基础上颁布了《埃克松—弗洛里奥(Exon-Florio)修正案》,规定如果外国企业并购美国公司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CFIUS有权进行审查,并有权拒绝。

“一直以来,但凡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都是美国限制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针对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朝野的态度非常统一,那就是限制。因此,诸如能源、通讯等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领域,必定会受到美国政府的‘特殊关照’。”曾丹烁指出。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企业没少因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被美国政府拒之门外。而出手拦截的卫兵,要么是CFIUS,要么是美国国会。

2005年的中海油并购案“死在了美国国会手里”。中海油希望以185亿美元现金方式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中海油当时强调,这项交易不会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因为优尼科在美国境内所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美国市场销售。

然而,2005年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333:92的票数要求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同时,还以398:15的绝对压倒票数要求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面对美国国会汹涌的反对声浪,2005年8月,中海油撤回收购计划,“探宝船”黯然返航。

中海油不仅没能走进美国,反而触动了美国人敏感的神经。随后的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在CFIUS的审查权限中增添了“能源资产”一项。

紧接着,华为也“撞上了南墙”,而且一下就是“三连撞”。

2007年9月底,华为公司联合贝恩资本计划以22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三叶公司,结果还是出于安全考虑,CFIUS拒绝放行,历经长达5个多月的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同年,华为又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尽管华为的出价高于竞争对手,但最终还是被英国公司购得。2011年2月,噩梦再次上演。华为收购美国三叶公司的努力再次在CFIUS的审查下,迫于压力撤消了收购申请。

2010年7月,中国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也遭遇厄运。当时,西色公司与美国优金采矿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出资2650万美元收购美优金公司51%的股份,从而获得后者在内华达州叹息谷附近四座金矿的开采权。但CFIUS“一丝不苟”的调查显示,这些金矿靠近美国重要军事基地,决定向总统建议阻止交易。2010年12月,西色公司主动撤销了交易。

同是2010年,在CFIUS的阻挡下,美国光纤制造商埃默克放弃了与中国唐山曹妃甸投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计划。

2011年,鞍钢收购美国密西西比州钢铁发展公司最终由于美国担心技术外泄而宣告破产。

而许多正在酝酿中的并购案,还没有出生就遭遇了夭折的诅咒。此前,阿里巴巴曾表示对收购美国雅虎非常有兴趣。但立刻有分析师指出,这项并购将会最终取决于“国家安全”这个一直以来存在于中美之间的核心要素。

中国移动前不久眼看一只脚也迈进了“CFIUS怪圈”,料想最后不仅生意做不成,撤退时还要顶上“间谍”的帽子。

理由二:侵犯知识产权、倾销补贴等

执行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代 号:“双反337”

张茉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仅中国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也在向实体经济回归,在两国未来的贸易中,高新技术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将是绊脚石最多的领域。

王宇龙也表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原因之一就是其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先,所以保护本国的科技含量是美国人不变的观念,美国比较抵制他国进入到其科技领域里投资,因为共享技术会让美国随时失去行业内的话语权。

为了不让外国产品损害本国市场,美国设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委员都是总统亲自任命,专门负责调查外国产品是否涉及倾销或补贴,是否对专利、商标或版权有侵权行为等。

据统计,2011年,ITC共发起“337调查”69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26起,占调查总数超过1/3,原因均为专利侵权。

在涉华的26起调查中,有15起案件涉及电子信息产品,5起涉及轻工产品,涉及医药产品和机械产品的均为2起,涉及化工产品和汽车产品的均为1起。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4月20日,美国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案件共计114起,其中2011年以来的涉案产品包括钻管、铝挤压材和多层实木地板。

许多人都质疑,这些没完没了的“双反调查”是否有悖于美国的自由贸易理论?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此前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所有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只有3%受到了反倾销或者是关税的限制,因此“说明达97%的中国产品能够自由地进入美国”。

骆家辉还解释说,美国应该努力让中国的产业和行业协会来了解美国的规则,来确保中国的企业不会遇到这些困难的局面。“美国追求的事情跟中国是一样的,只要中国公司遵循国际规则,我相信自由贸易的存在。”事实上,就在骆家辉说出此话不久,“自由贸易”就成了美国的另一张牌。

理由三:不公平贸易

执行者:美国跨部委贸易执法中心

代 号:“你们是国企吗?”

美国人可能已经发现,明目张胆地“双反”总会遭人诟病,不如打着“自由和公平”的旗号来得冠冕堂皇。2012年?2月,美国正式成立跨部委贸易执法中心(ITEC),其使命是“大力监管并执行 WTO 协定所赋予美国的权力”。

据奥巴马称,这个组织将“整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国务院、财政部及情报部门等一切国家资源”,用于“调查和打击全球各地不公平贸易行动”,并特别提到了中国。

张茉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WTO框架下强调不公平贸易已经成为美国新的手段。美国认为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拥有政府背景的国企,和自己并非处于同样的经济地位当中。

“去年我们和国家发改委去美国兰德公司考察,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的国企什么时候改革?”张茉楠指出,随着美国开始更多地强调不公平贸易,美国的目光不仅只停留在贸易的层面,且已经深入到中国国内企业改革当中。如果美国认为该企业有特殊的补贴政策,就会逼迫该企业改革,否则就以不公平贸易为由,拒绝这些企业进入美国。

“按照这个趋势,未来进入美国最困难的将是国有企业。”张茉楠表示。

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安全而制定的措施。美国对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二者常被同时使用,俗称“双反”),反规避,产业损害,337调查、301调查等。337调查,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对外国来美投资的企业进行调查。337条款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作法两类。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中国移动 万达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