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过去一年间,全国超过6000万网民因网络诈骗损失300多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网络诈骗金额正逐年上升,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遏止,解决制约中国网络零售业的这一突出问题。
调查数据
三成网购消费者遭骗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13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
与2010年相比,全年新增网民和网购用户分别增长5580万人和3344万人。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过去一年间,在有网购经历的网民中,31.8%的网民曾直接遭遇诈骗网站,网购遇骗网民的规模达到6169万。
保守估算,每年因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元。
报告显示,受骗网购消费者中,有七成消费金额在500-2000元之间。
骗术揭秘
山寨网站迷惑消费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网络诈骗实施过程中,假货泛滥和虚假宣传是网络诈骗的主要表现,他们通过低价诱骗网民上钩。诈骗网站借助搜索引擎,让其网站排在推广链接前列,并制造大量同样模板网站轮番推广。不同网站联系方式都一样,通常只留有一个手机号、QQ号或400免费电话号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信息。诈骗者还经常模仿市场上热门名站建立仿冒网站,页面几乎以假乱真。
比如某品牌官方网站网址应为www.newbalance.com,而诈骗网站将网址伪装成www.china-newbalance.com。此外,诈骗者经常会在网站上制造虚假人气,显示已有成百上千人购买,迷惑消费者。
专家说法
网购须建全网验证平台
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柴跃廷表示,目前,我国网络零售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网站可信验证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呈现“参与主体众多、服务种类多样、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标准缺失”等特点。
多位专家表示,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互联网可信验证服务体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网站可信识别服务。让互联网交易双方能够自主地依托于一个全面、可靠的第三方信息验证平台来保障交易的安全。
柴跃廷说,除政府监管及第三方信息验证的事前防御外,对互联网的安全及信用保障还需要事后的法律救济这一屏障,为互联网侵权的法律救济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新华社
网民钱
咋这么好骗
1.很多诈骗网站根本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他们利用境外服务器随便建立网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很难找到他们。
2.公安机关在处理诈骗案件时,由于警力有限,同时考虑办案成本,目前对于有些网络诈骗案件没有精力去做。
3.网民在网购过程中没有任何消费凭证,无法提供购买时间、地点、价格、商品名称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协会没有办法维权。
4.消费者到公安机关报案,需要提供更多的相关证据,一些消费者认为本身损失金额不大,与其如此麻烦,不如花钱买个教训。
5.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域时空限制,消费者索赔成本大多数远远超过商品自身的价值,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6.由于电子数据易于修改,经营者在发现被追查时,往往利用技术手段修改或毁灭侵权证据,使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难以确定,甚至根本就无从取证。
假支付宝现身
网友“书痴”在淘宝上联系到一个“卖书”的卖家,不过卖家通知他到另一个网站下订单,该网站很正规,而且支付方式跟淘宝网支付宝一样,于是他填好信息后就提交了,结果系统显示“交易繁忙”,反复几次都不成功。可还没等他下网,手机短信就提醒说,银行卡上个人消费5000元(网上支付)。“书痴”报了案,警察查到钱在黑龙江被取走,所以将案子转到黑龙江公安局处理,他们只能负责协办。现在,那个卖家已不再在淘宝上出现了,案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诈骗伎俩
1.借助搜索引擎,让其网站排在推广链接前列,并制造大量同样模板网站轮番推广。
2.不同网站联系方式都一样,通常只留一个手机号、QQ号或400免费电话号码。
3.克隆市场上热门名站建立仿冒网站。
4.以便宜货为诱饵实施诈骗。
如何防骗
1.网络购物一定要在正规的大网站进行,不要随意点击不安全网站或是卖家提供的链接网址进行购物。
2.在正规网站购物一定要使用网站指定的第三方支付。
3.不要在非银行网页里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客户号及支付密码、动态密码等相关私人保密/重要信息。
相关报道:
- 艾瑞发布2013Q2网购数据 天猫京东腾讯稳居前三2013-07-31
- 小县城网购消费打败大城市:人均年花费6000元2013-07-30
- 网购化妆品调查:走私货和高仿品的黑色链条2013-07-29
- 美国制造2.0:技术爱国主义还是经济趋势?2013-07-26
- 网购包裹泄漏信息埋隐患 电商安全级别待提升2013-07-2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