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脑诞生那一天开始,人们就一直渴望使用最简单的触屏方式来操控电脑,在科幻影片中无数次为我们呈现了,对着虚幻3D屏幕“指指点点”这一场景。也许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坚信终有一天人们会丢掉键盘、鼠标这些电脑外设。
三十多年发展让PC迈向了一个崭新门槛,走入这道门之后,我们的手指也终于可以替代鼠标在屏幕上指指点点了。在PC迎来触控时代的这一刻,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被动选择,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的触控浪潮的冲击下,触控PC是在一种被迫革新的姿态下产生,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略这带有象征意义触控元年。也许有人会认为现阶段的PC根本不需要触控,虽然触控屏也许不是最有效率的输入方式,但却是最简单、最直接人机互动方式。

对于已经过去的2012年来说,有两件值得PC业界庆贺的事,一件是Win8的发布会,另一件是触控超极本的诞生,Windows8为PC业提供了触控可施展的平台。触控超极本的诞生则很大程度加速了触控PC发展趋势。上游产业决定要将PC的“触控”化进行到底,那么就必定会在2013年的PC市场上展开行动,首先是大量的Win8的触屏超极本诞生,市场中充斥着各种类型高端变形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触屏笔记本、和超极本还是传统PC的范畴,但实际使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传统选择PC眼光来挑选触控超极本,显然不合时宜。在触控元年到来时刻,更多人想了解到底触控超极本或笔记本,究竟给我们使用PC带来哪些变化?面对市场上不断涌现所谓创新变形本,到底我们该如何抉择?我们希望通过本篇横评文章,去总结归纳这半年多市场中繁多触屏和变形本,给用户更多有意义的测试数据,这就是我们做本次横评文章的初衷。
横评分组:用户需求角度
2012年触屏超极本只是各家厂商的试水产品,五大PC厂商所推出变形超极本都是高端旗舰机型,很多价格都在万元之上,进入2013年超极本后,我们明显感到各家厂商已经不完全是为了展示各自的创新实力来“秀”产品,一些厂商推出5000元以下触屏本开始投入市场,不能说触控PC已经完全进入拼刺刀的价格战程度,但很明显PC厂商已经百分百的发力开始争抢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战是好事。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同时 也会带来另一个负面效果,就是容易混淆视听。一些产品降价后隐藏了产品缺陷,甚至我们还认为它性价比高,同时一些设计出众相对定位高端超极本,所体现出的价格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我们本次横评从用户购买产品的角度进行了组别分类,将价位接近功能接近的产品放在同一组,我们通过用户购买需求粗略分成以下三组。
高端变形组
——注重产品设计、品质和完美体验的发烧友级用户
高端变形组汇集了主流PC厂商中旗舰触屏超极本,从价格角度来讲,这一组的产品都是算是消费PC中的奢饰品,很多变形超极本的价格都达到了万元之上,所测试的产品也都是目前市场中各家有实力PC厂商最新创新产品,在设计和工艺上都代表者最高水准。选择这高端变形组位段的消费者,看重产品设计、品质和创新的使用模式,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价格是其次,通常这部分消费者收入层次较高或是敢于尝鲜的发烧友用户。
中端实用组
——看重产品设计、创新模式和均衡价格的白领阶层用户
中端价位共有四款产品参加横评,这组产品通常价位段会在6000元以上,贵一点在8000元左右。可以说对比传统的笔记本或超极本,价格还是很高。不过整体价格并没有达到昂贵的程度,只是比主流价位笔记本要贵两三千元。同样这组产品中也提供了很多创新变形方式的触屏本,能够实现平板、笔记本等多种模式。选择这部分消费者更多是有一定收入的白领阶层。
低端平价组
——不想投入太多钱,却要体验触屏新鲜感的普通用户
可以说低端平价组的四款触屏本,都是今年年初刚推出的产品,同时也是进入市场最快产品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平易近人的价格,这几款触屏本的价格都在5000元以下,甚至比某些主流笔记本价格还要低。通常这组产品不具备变形功能,相比传统笔记本而言,它们只是设计更轻薄一些,屏幕提供了触控功能。对于那些不想花太多钱,却还想体验触屏本所带来新鲜感,无疑这些高性价比的触屏本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相关报道:
- 内外皆新鲜 Haswell芯触屏笔记本盘点2013-08-27
- 低预算之选 市售畅销学生笔记本本汇总2013-08-27
- 暑期笔记本促销 三千元档学生本最卖座2013-08-27
- 用五年不落伍 一步到位四核高配本盘点2013-08-27
- Haswell价格走低 八月新品笔记本盘点2013-08-26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