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智能手机个人定制恐难引发大规模用户需求
2013-11-11 18:41  通信信息报  游寰臻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近期智能手机界刮起了一股DIY风。摩托罗拉日前宣布启动Ara项目,希望创造一套免费、开放的标准化平台,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手机配件。在国内市场上,10月底阿里也宣布携手青橙手机进军手机C2B领域。随着智能手机同质化日趋严重,厂商纷纷寻求提升自身的差异化实力。无论是外观还是内置硬件,手机深度定制服务都可以让用户自行选择,不过目前在实际消费市场上,该模式还不是很成熟,仍面临不少问题待克服。

手机厂商频试水个人定制

在过去,手机一直是厂商按照自身理解所设计和生产的,消费者只能在厂商生产出的成品中进行选择。如今,国产品牌在智能手机领域中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而我国消费者对手机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禁要问:能否让用户像购买电脑一样,自己组装设计手机,从外形、硬件到内置的应用?这些原先想都不敢想的提议,现在却成为现实,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手机C2B模式是指允许消费者群体提出对手机的设计需求,然后由有能力的厂商按照这种需求进行生产。目前,涉水国内C2B模式定制手机领域的厂商已有不少,其中不乏相关厂商的合作。在近期召开的2013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阿里云OS正式宣布进军手机C2B定制领域,与青橙手机合作推出定制化智能手机。据了解,该合作项目中的云手机频道超级定制可以支持CPU、内存、存储容量、屏幕规格外观颜色等多方面定义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专属手机。据青橙手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定制将会有12种外观颜色,两种屏幕大小可供消费者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七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定制。

另一方面,摩托罗拉日前高调宣布进军手机定制领域,将推出智能手机个性定制平台Ara,让用户个性化定制开发自己的手机。摩托罗拉表示,其目标是希望“对硬件做出的贡献要能比得上安卓系统平台对软件所作出的贡献”。目前摩托罗拉在与Phonebloks的创始人Dave Hakkens合作,开发拓展定制智能手机。

差异化竞争催生手机DIY模式

根据无线智能手机战略服务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51亿部,其中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达到创纪录的81%。另据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苹果iOS系统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40%。不难看出,如今智能手机普及速度呈高速增长态势,而智能手机的同质化问题亦日益严重。

在这种用户使用的手机不是Android系统就是iOS系统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厂商们纷纷开始另辟蹊径,而手机DIY则是厂商用来提高自身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2011年,中国电信便推出过手机个人定制业务。据了解,当时中电信已经允许用户在图案、材质甚至文字和主题上进行自主设计。如今,华为和小米亦在差异化服务上发力,两家均在Android系统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推出Emotion UI和MIUI自有操作系统。

差异化服务是智能手机在同质化竞争中生存的关键,而手机DIY的两点优势正符合于此:其一,无论是外形还是内置的软件应用,都可以自主选择;其二,价格可控。这是自主定制受青睐的原因,尤其是,如今个性化乃至个人化的手机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特别是80、90后现在是手机的消费主体,这种趋势更加的明显。青橙公司CEO蔡晓农表示,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用户对产品的软硬件体系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放弃被动接受厂商“标准化”生产的产品,选择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式定制个性化产品,将成为今后智能终端手机用户的新选择。

用户需要“真定制”而非“伪定制”

尽管“用户定制”之风席卷,但该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许多问题仍待解决。

对于用户而言,手机定制需要消费者对手机的基本知识,如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内置应用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消费者选择相应配置时符合自身的期望。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除了部分手机发烧友,普通的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些知识。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则需要对消费者定制的手机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研发、生产,然而这将面临的问题是:在设计用户定制的页面时,厂商不仅需要体现专业要求,还要考虑软硬间的兼容配置问题。另一方面,厂商还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将加大手机的生产成本。

此外,手机定制需要“巨人”推动。PC时代,定制PC之所以取得成功,各大硬件厂商比如英特尔、英伟达、希捷以及华硕等功不可没,手机定制亦是如此。IT巨头在产业链整合、品牌导向上的贡献是小厂商无法做到的。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智能手机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