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就是正在热映的《2012世界末日》——一部看过后让无数人惊恐不安渺小无助、让美国NASA和科学界多次声明的灾难巨片,更是一部161分钟片长总共拍摄了1400个特效镜头的科幻巨制。
不要迷信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只是个传说,《2012》更是绝对虚幻。只是,《2012》虽然虚幻,但是观众感觉非常真实。平均不到5分钟就能看到一段震撼性的3D电影特效,“很过瘾”,无论是大场面还是细节,电脑特效都非常到位和真实,有如置身“世界末日”。
鲜为人知的是,在《2012》等好莱坞大片特效背后,是一场没有片刻停息的“好莱坞争夺战”。众多传统IT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好莱坞式的电影娱乐技术商,他们目的都非常明确——击败对手,让自己成为好莱坞大片背后的“收割者”。
好莱坞"曲线拉拢"传统芯片商
2009年11月18日,Jack Cheng 、David Lo 、Ed Galvan从万里迢迢的好莱坞来到了中国上海。
他们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特效动画制作人。Jack Cheng参与过大片的有《全民超人》、《龙与地下城》、《贝奥武夫》,David Lo则负责过《极地特快》、《我是传奇》、《少数派报告》中的粒子与特效指导,Ed Galvan亦曾参与制作过《灭顶之灾》、《变形金刚》等特效动画制作。
这一天,是科幻灾难巨制《2012》全球公映的第5天,对上述三位声名显赫的好莱坞特效制作人来说,此行既非宣传自己参与的电影,也和《2012》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因为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他们还未来得及像普通观众一样,去电影院好好欣赏一把1400个特效“毁灭世界”的《2012》。
这个任务,和看上去毫不相干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密切相关。
差不多同一段时间,在美国硅谷,著名作曲家Charlie Boswell频频出入于好莱坞各种场合。同样的,Boswell不是在争取为电影创作歌曲的机会,而是肩负着AMD赋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两个看上去和好莱坞毫不相干的使命,竟是惊人的相似:David Lo三人受英特尔所邀,来上海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英特尔和好莱坞是如此联系紧密;而Boswell,这位有着另一重身份——AMD数码媒体和娱乐部门主管的作曲家,则需要向好莱坞更多的电影公司出售AMD芯片。
“芯片在好莱坞电影制作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芯片支持着好莱坞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在《2012》等巨片提供了难以想象的特技效果。这种特技,成为了好莱坞的看家本领。如果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芯片,好莱坞也不可能制作出《2012》这样的灾难巨片。”11月18日,Jack Cheng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Jack Cheng看来,与PC公司相比,和好莱坞电影公司达成合同,带来的利润并不算太大。但对英特尔和AMD来说,获得好莱坞某家电影公司的订单要比购买一个电影广告要好得多,因为好莱坞除了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还是流行文化和顶级技术应用的代表。
自1994年起,英特尔就进入了好莱坞市场。1996年,英特尔与人才机构CAA联手形成了与电影公司的合作关系,并一系列巨片提供动力支持,这其中包括“蜘蛛侠”、“终结者-3”等。此后,新西兰的WETA公司使用安装有英特尔Pentium 4至强芯片的IBM服务器,先后制作完成了“指环王”系列电影。
相关报道:
- 微软SmartGlass与苹果AirPlay:第二屏崛起2013-08-19
- 新Kinect的处理器完全由微软自主研发2013-08-17
- Windows 8.1将整合即时通讯工具Skype2013-08-16
- 微软高管炮轰谷歌:违背开放理念2013-08-16
- 谷歌封杀微软WP版YouTube应用2013-08-16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