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行业疯狂增长的逻辑
在市场需求和资本力量的双重推动下,教育培训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现金流极好而且能够吸引大量资本注入,教育培训行业的扩张一度呈现疯狂的态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教育培训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
自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并获得巨大成功以后,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纷纷踏上了赴美上市之路。而成功上市带来的巨额融资和上市后对利润增长的压力,显然又进一步地促使各大机构加速了扩张的步伐。
此外,也有业界人士指出,由于中国父母为孩子支付教育资金的预期日益高涨,也推动了教育机构的上市和遍地开花的现象。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能够在全国开足够多的学习中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得够大,那会你获取客户的成本就会降低。所以,如果运营到位,整体竞争力也就足够强大。”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教育产业有11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到2011年,整个教辅机构行业可谓“跑马圈地,不亦乐乎”。
但是花出去的钱并非能即刻转化为营收利润。对教辅机构来说,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合市场的业务模式,即使扩张也难以获利。
譬如,主打一对多大班模式的新东方在市场细分,消费者功能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在市场份额上必然会吃亏;而学大教育由于主打个性化一对一模式,该模式下对单个生源需要消耗配比的人工和场地成本,所以毛利率水平远远低于班组模式,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低的,只有25.44%。
安博教育业务较为多样,既有学历院校也有课辅机构,既开设在线课程也运行实训基地。2011年度其学员中来自课辅领域的有88.1万人次,职业教育领域11.2万人次,其中职业教育学员环比增长91%。模式多样化下安博教育毛利率高达57.15%,但是净利率仅为1.27%。
弘成教育主要业务是为合作院校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其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与新东方接近;诺亚舟的幼儿园模式尚在转型期,虽然单个学员平均收入达到了1493美元,但全年仍亏损近800万美元。
线上教育未成气候,精耕细作是趋势
目前,在中国开始关注、正在尝试做教育培训的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的公司不计其数。但是,就在线教育的发展和给传统教育带来冲击的问题上,新东方的执行总裁陈向东表示还有待观察。
“大家都认为目前到了一个线上教育较好的发展时期,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有清晰的非常好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说还没有见到非常创新的颠覆性的盈利模式。我们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可能也不是那么乐观,线上教育的大爆发可能在三年之后真正地出现。”
学而思的董事长兼CEO张邦鑫结合最新的财报,透露了未来的发展计划,他强调未来将加大对“乐加乐英语” 品牌的投资,具体而言,就是要将推动更精细的课程评估指标,以提升课堂互动体验。
而号称“国内个性化教育的领导者”的学大教育在其201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公司相关运营情况。集团在2012年8月以480万美元购买Firstleap Education公司12.72%股权,该集团主要提供2——10岁中国儿童英语辅导服务。
由此可见,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消费者愈加理性、媒体监管声音频现,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已经过了单凭广告狂轰乱战和教学点遍地开花来进行高速扩张的阶段。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者已经逐步地意识到,正在谋求调整发展战略的机遇期。
下一次季报是明亮光鲜,还是不堪入目,无从得知。但可预见的是,从之前的野蛮扩张阶段开始进入到精细管理阶段,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空间仍然巨大,仍会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但已经不是拉几个老师给点启动资金做做市场推广就能做起来的年代。
积累了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的机构在行业整合中或将受益,未来将是比拼精细管理、教学质量等企业竞争力的时代。
相关报道:
- 丁道师:我与中国在线教育的7个碎片2013-08-15
- 在线教育虚火:市场仍处早期 机构投资赌未来2013-08-02
- 学而思高管:在线教育占营收仅3% 遭地域性挑战2013-07-23
- 阿里涉足在线教育?“淘宝同学”即将推出2013-07-08
- 教育技术蓬勃兴起 应用和平台探索新方式2013-06-17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