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外衣,货币基金的里子
从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到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的上线,互联网巨头在理财市场的每一次“出手”都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以及积极跟进。这背后互联网巨头自身的品牌号召力是极大的驱动力,但更重要的则是用户自身对理财产品的需求。
事实上,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理财等等理财产品一直存在,但要么是门槛较高,要么是合适的投资机会与客户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总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理财一直是比较遥远的事。
互联网巨头跨界理财市场,直接将投资机会带到了广大用户面前。看在普通老百姓眼中,理财成了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再加上,搭上了时下正持续升温的互联网金融浪潮,用户对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理财类产品可谓是追之不急。
但就当前市场上“余额宝”们的运作方式来看,其本质还是货币基金,只是披上了一层互联网的外衣。“说到底,这些‘宝’本质上都是货币基金,收益和风险都差不多。投资者究竟要选择哪个‘宝’,关键还是看自己方便,收益还是要看挂钩基金的表现。”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自身理财师丁志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被弄花了眼,找到适合自己的‘宝’就可以了。更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余额宝的本质:“利用支付宝余额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
不难理解,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只是传统的货币基金在渠道以及营销方式层面,联合互联网公司进行的一次尝试,实质并未改变。
据了解,货币基金是所有基金产品中风险较低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用户的具体收益要看基金的表现,目前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1家。这意味类似于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如若没有较大的创新,在收益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除非互联网巨头为吸引用户资源提供高“补贴”,以保证收益,但这样一方面面临监管风险,另一方面即使得以实现,也肯定会有时间以及数量多少的限制。
当然,互联网公司参与基金售卖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也有一定的利好。有业内人士指出,百度等巨头不仅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更有领先的技术实力。一方面,搜索技术能促进信息获取的公平性,降低需求和资源对接成本,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推出更适合的产品,实现金融行业的C2B(个人向企业)产品定制。
而从产业发展来看,打破行业间隔绝、对立的状态,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提高效率也是大势所趋。
但用户在购买相应产品时,无须盲目跟风,迷信互联网的力量,听信各种营销概念,应积极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购买相应产品。毕竟,互联网理财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成熟。
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可降低。一般而言,在选择基金理财产品时,应主要从流动性、收益性以及安全性三个维度来进行考量。尽管货币基金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依然是有风险的存在的。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金融犯罪的防范,注意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
相关报道:
- 互联网金融寻“宝”记:谁将分得大蛋糕2013-10-28
- 从微信订报再看互联网金融2013-10-24
- 百度“百发”引关注 互联网金融呼吁政府创新2013-10-24
- 从百付宝到百发 百度金融布局三月疾进2013-10-22
- 苏宁孙为民:做互联网金融是为做好零售2013-10-21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