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揭秘黑莓衰落幕后故事:内部分裂 意见不一
2013-09-29 15:35  新浪科技  书聿  我要评论(0)
字号:T|T

托斯腾·海因斯(Thorsten Heins)和前任联席CEO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黑莓公司CEO托斯腾·海因斯(Thorsten Heins)和前任联席CEO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

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网络版周五刊登题为《透视黑莓衰落:智能手机发明者何以未能与时俱进》(Inside the fall of BlackBerry: How the smartphone inventor failed to adapt)的评论文章称,虽然已经改名黑莓公司的RIM被很多人誉为智能手机的发明者,但在iPhone和Android崛起的今天,它却逐渐被市场淘汰,甚至难逃被收购的命运。究其原因,还在于内部的意见分裂导致决策速度放缓,多次丧失重要机会。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去年末,RIM CEO托斯腾·海因斯(Thorsten Heins)与董事会碰了个面,商讨新手机的发布计划,希望以此重振公司命运。

他的秘密武器是黑莓Z10,一款搭载玻璃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但据知情人士透露,RIM的一位董事却感到很沮丧,而且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RIM的文化出了问题,Z10就是最好的体现。

这位董事正是迈克尔·拉扎里迪斯(Michael Lazaridis),RIM联合创始人兼前联席CEO。拉扎里迪斯在会上指着一款配有键盘的黑莓手机说:“我看好这个,它与众不同。”他又指了指一款触屏手机说:“我不认可这个。”

拉扎里迪斯警告说,放弃深受企业用户欢迎的设备,转而开拓日益拥挤的触控手机市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的看法也赢得了一些董事的赞同。

那一次的分歧折射出了RIM的衰落原因——这家已经更名为黑莓公司的智能手机巨头已然日薄西山。他们上周五宣布,第二财季亏损9.6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Z10手机的巨额库存减记。为了压缩成本,该公司还裁员4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40%。

短短5年间,黑莓的市值就蒸发了750亿美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惨烈的状况?《环球邮报》的调查显示,该公司的一系列高层冲突制约了他们的研发能力,最终导致了加拿大头号科技公司的陨落。

虽然曾经遥遥领先竞争对手,但RIM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沦落到如今的这番境遇。几年前,他们还是智能手机世界的主导: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黑莓的拥趸。但在竞争对手相机崛起后,RIM却反应迟缓,屡次错失机会。

就在上文提到的董事会议召开前几个月,海因斯和拉扎里迪斯还陷入了另外一场战略僵局,但那一次,他们共同的对手变成了RIM前联席CEO吉姆·巴尔西利(Jim Balsillie)。

巴尔西利设想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让运营商推广RIM的BBM即时通讯服务,以此取代短信。这是一项全新的计划,如果RIM让BBM兼容其他品牌的手机,便可收取费用,从而获得新的利润来源。

但这项计划却遭到了其他高管的反对。就在海因斯2012年1月出任RIM CEO后不久,便在拉扎里迪斯的支持下终止了这个项目。

正因如此,巴尔西利才在几周后退出董事会,并切断了与RIM的联系。他在声明中说:“我2012年3月离开RIM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取消了BBM的跨平台战略。”这也是他首次公开回应离职的原因。

拉扎里迪斯则拒绝对董事会的问题发表评论,他本人也在今年3月卸任董事。

如今,黑莓的前景充满了疑问。本周,多伦多投资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宣布将斥资47亿美元收购黑莓。但这项要约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且需要获得充分的融资。

黑莓的衰落令一手创立它的拉扎里迪斯倍感痛心。他说在采访中说:“这深深地伤害了我。我不能想象员工们的想法。大家肯定认为,我们可能会分拆出售。滑铁卢会发生什么?加拿大会发生什么?谁能取代它的位置?”

竞争加剧

当iPhone 2007年初发布时,拉扎里迪斯正在家里的跑步机上一边锻炼,一边看电视。这款新产品有几个地方让他无法理解。所以,他那年夏天撬开了一部iPhone,并立刻感到无比震惊。他感觉,苹果公司把一部Mac塞进了手机里。

对拉扎里迪斯来说,iPhone完全打破了常规。它的操作系统占据了700MB的内存,整个设备使用了两个处理器。而黑莓手机只有一个处理器,内存也只有32MB。与黑莓不同,iPhone具备功能齐全的网络浏览器,所以势必给移动运营商的网络造成压力。而RIM则使用了限制数据流量的简化版浏览器。

“我说,‘AT&T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东西存在?这会让网络瘫痪。’”拉扎里迪斯回忆道,“事实上,之后的确出现了网络瘫痪。”

在公开场合,拉扎里迪斯和巴尔西利都很轻视iPhone,还会抨击它的缺点,例如电池续航太短、安全能力不足而且最初缺乏电子邮件功能。这让他们成了外人眼中的自大狂。“这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故意拿自己的长处跟他们的短处比。”拉扎里迪斯解释说。

但在内部,他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据拉扎里迪斯回忆,他曾经对员工说:“如果这种产品形成气候,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变成了Mac,而不是诺基亚。”

RIM很快就得到了与新对手竞争的机会。由于初期没有得到iPhone的销售权,Verizon无线的高管在2007年6月联系到RIM,询问他们能否开发一款“iPhone杀手”。这款产品必须具备触摸屏,不能用物理键盘。Verizon承诺将为美国的发布活动提供鼎力支持。

RIM高管抓住了这次机会。巴尔西利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将此称作是自从双向电邮寻呼机发布以来,RIM最重要的战略机会。

这款产品就是黑莓风暴(Storm)。这是该公司当时最复杂、最有野心的一个项目,但参与该项目的一位黑莓前高管称,该手机的技术还不够完善。

产品发布推迟了好几个月,在2008年美国感恩节前正式开售。但用户却怨声载道,纷纷抱怨触摸屏反应迟钝,毕竟那款产品只是用了一个处理器,所以难免运行迟缓。巴尔西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声称这款手机的发布将“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它的实际销量却落后于iPhone,退货率也居高不下。

风暴手机似乎并没有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为RIM当时正处于全球扩张阶段。2009年,《财富》杂志还将RIM誉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公司。风暴发布一年后,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列出的全美消费者计划在未来3个月购买的5大智能手机中,有4款来是黑莓。

但风暴的确未能实现Verizon的预期,而RIM也很快停售了那款产品。于是,Verizon转向了谷歌(876.39, -1.78, -0.20%)的新操作系统Android,并在2009年大力推广摩托罗拉Droid,同时削减了黑莓的营销预算。Verizon在“iDon't”营销战略中重点强调了iPhone和Android的不足,以此突出Android的优势。

不过,Andorid平台并没有伤及苹果,反而是抢占了Palm和微软(33.27, 0.50, 1.53%)的份额,RIM也很快受到波及。根据comScore的测算,到2010年12月,Android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年前的5.2%增至23.5%,RIM却骤降10个百分点,至31.6%。2011年末,Android的美国市场份额更是飙升到47.3%,RIM仅为16%。

用户流失

RIM在“后iPhone”时代陷入了战略困境。RIM前全球销售执行副总裁帕特里克·斯宾塞(Patrick Spence)说,整个行业“都有点精神分裂”。就连运营商也改变了对流量数据包的态度。

既然游戏规则变了,RIM当然也应该使用新的工具。在风暴手机发布后的那个夏天,拉扎里迪斯收购了Torch Mobile,这是一家专为手机开发网络浏览器的软件公司。

但要把Torch浏览器移植到RIM的系统中却并非易事。RIM采用Java语言,操作系统也是1990年代开发的,而苹果公司和Android系统使用了最新的软件平台,更容易开发对用户友好的界面。“这说明我们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拉扎里迪斯说。为了生存,RIM必须改变基因。

该公司高管认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改造公司。多年以来,他们成功抵御了众多对手的挑战,而苹果公司偏激的谈判策略使之疏远了很多运营商,iPhone也似乎无法撼动RIM的忠实用户——企业和政府。于是,RIM开始着手解决技术问题。

但智能手机用户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软件应用,而不再单纯看重硬件。RIM发现很难适应这种转型:企业偏爱的功能未必能吸引普通大众。

然而,事实证明,如果想要同时满足消费和企业用户,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当RIM高管在针对企业用户的设备中增加了摄像头、游戏和音乐应用后,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大企业客户不希望在商务手机上出现个人应用。

与此同时,普通消费者对电池续航时间和安全功能也并不在意,他们想要的是应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对外部开发者更加友好,而黑莓的Java语言在技术上更加复杂。

与用更现代化的语言开发的应用相比,黑莓应用显得很丑,而测试应用时使用的模拟器也无法再现真实的体验。另外,RIM还对开发者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扼杀了创造力。“开发者渴望的是拥抱,不是控制。”黑莓应用开发商Wmode创始人特里沃·尼姆吉尔斯(Trevor Nimegeers)说。结果,Instagram和Tumblr等热门应用都不约而同地绕过了黑莓。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黑莓

责任编辑:任光飞

匿名发表 

快速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牛华网保持中立。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证编号 B2-20090274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